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的趣味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的趣味化教学
广西河池市宜州市庆远镇中心小学 卢桂优
【摘 要】 学习数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所以,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通过数学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效率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一、快乐导入,活跃课堂教学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可以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形成良好课堂活跃的切入口。开头的教学方式有多种。有从故事、游戏开头的,以趣为始;也有从生动问题开头,以疑为始;也可以从文学语言开头,以美为始;还有讨论式、问答式等等。学生被生动的开头感染,课堂就顿时活跃起来。导入要求新颖独特,简单明了,切忌啰嗦冗长,要很快切入主题。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千克的认识》采取了谈话交流,注重体验的形式进行教学:
师:这个哈密瓜约有几千克?
生:这个哈密瓜约有3千克。
师:这个柚子约有几千克?
生:这个柚子约有2千克。
师:看仔细了!(老师停顿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枣子)这个枣子约有几千克?(学生大笑)
师:同学们都笑了,为什么要笑呢?
生1:我觉得一个枣子太小了。
生2:我觉得一个枣子很轻,说它有几千克不太合适。
师:一个枣子有多重,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克。
体验数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共同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上面的教学片断,从学生的笑声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真切地感悟到了使用“克”这个计量单位的必要。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愿望。
二、运用幽默,活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中的幽默恰能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之功效。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一节练习课上,我让学生填合适的单位,一张床的长度是2(?? ),有学生说是2厘米,我没有马上肯定对错,而是开了个玩笑:“老师第一堂课就讲过,同学们的小手指甲的宽就是1厘米,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晚上睡觉时就睡在自己的小手指甲上,看看有谁能睡得下。”学生们哄堂大笑,进而那个说错的同学马上说:“我知道了,不是 2厘米,而是2米!”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又比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少数学生由于粗心、马虎,在读写整千整万的数时,不是少写少看一个0就是多写多看一个0,在订正作业时,我强调:“小朋友们的眼睛看数字时一定要小心,不然会出笑话,假如妈妈吩咐你去买标价为1200元的电视机时,如果你不小心把1200元看成了12000元,那个给你卖电视机的人肯定悄悄的窃喜‘我发财了!我发财了!’” 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明白读写整千整万的数要仔细。这就是教师幽默、形象的发挥出来的教育功能。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四、联系生活,活跃课堂教学
所谓教学资源,就是能服务于教学活动、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相关信息。《课程标准 》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和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学资源。实质上,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活的、动态的教学资源。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从这个活的教学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目标包括:引导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方位;帮助学生学会识别简单的路线图,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的位置、教室四周墙壁的布置情况等,进而向大家介绍自己房间的陈设。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拓展范围,要求学生说说学校周围的几处大型建筑物与学校的位置关系。学生对这些都很熟悉。教师相机把它们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为达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前、课堂、课后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只有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艳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管理策略初探;《新课程(上)》2010年第04期
[2]邓桂元;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群文天地》2012年12期
[3]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 斯苗儿:《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5/6/24 17:04:47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