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疆伊犁州巩留县库尔德宁镇牧业小学 管丽梅
【摘 要】 培养数学语言和思维能力 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校外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语言与思维;思考;态度;校外兴趣
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并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会探索,学会应用,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在课堂上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给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能主动的、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而这些基本功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要想提高就有些难了,因为现在的农村学校汉语班的学生,有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民语学生,他们大部分的汉语水平跟不上,理解能力就更跟不上了。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思维能力
农村孩子的语言环境较差,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差,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忽视培养和提高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能力。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交流中,小学生爱思考,爱表达,但是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数学概念、法则等比较抽象知识,就无法正确的用数学的语言和思维来增强认识。特别是民语学生,汉语水平跟不上的,学习时就比较吃力,对于数学语言表达和思维扩展就更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数学思维的拓展,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经常开展“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猜想、验证去认识、归纳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从而使数学语言表达和数学思维得到加强。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时,可以利用教室内一排有几名学生,有几排,一共有多少人?还有买学习用品、提水浇树……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认识乘法。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又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演示50元钱能够买哪些学习用品?这些形象具体的情境,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我们的小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怎样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怎样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学生的数学意识很重要。数学意识其实是指能主动地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考虑问题或进行思维的习惯,也就是通常说的“数学头脑”,它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统计观念、推理的意识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入学开始就须初步培养,刚开始要求能够用数和简单的图表刻画一些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慢慢到学会用数和简单的图表刻画一些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根据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并做出猜想,解释结论的合理性,逐步形成较强的数学意识。
四、培养农村小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有的学生把加号写成减号,把除数和被除数弄颠倒了,把已经计算正确的结果抄错……许多教师把这些都归结为学生“马虎”造成的,其实不尽其然,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在教学具体内容时能够准确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培养、纠正,形成稳固的思维定势。
五、培养农村小学生校外的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除了学校的培养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虽说都是农村孩子,也很少帮家里干些自己能做的家务,所以这些孩子们对生活事务的了解也越来越少了。那怎样使孩子在家里也能培养学习兴趣,去走进数学、亲近数学呢?首先,要求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悟”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在。家长应试着一起和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春天到了,家长带孩子去野外踏青,一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一边有意无意地用数学描述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渗透数学知识。其次,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做”数学。“做”数学是指家长陪孩子一起玩数学小游戏、做数学材料等,从游戏与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和孩子一起玩七巧板、搭积木、堆建筑玩具等。又如,学做笔筒、剪图形等,这些都在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知识。第三,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用”数学。“有用的才是最有趣的”这句话反映了情感的一种价值的取向,其实也是孩子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用”数学也很重要。例如,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帮着想想要准备多少碗、筷?逛菜店时,和孩子一起商量买哪些菜?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孩子会非常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这些任务,他们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逐渐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数学素养的培养,由于生活环境的因素更是难中之难。因此我们农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要联系实际,大胆放手,创造适合农村孩子开展和参与探究活动的各种条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发布时间】2015/7/5 17:47:21
- 【点击频次】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