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有效性研究

 

【作者】 陆秀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有效性研究

 

贵州省六盘水市十二中 陆秀义

 

  一、初中德育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现在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如何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准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尤为重要。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城乡结合部,辖区流动人口多,小商小贩多,学生家长素质偏低,学校周边的社会风气不好等,入学学生素质低,生源质量差。现实告诉我们,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品教师,如何探讨和研究思品教育的效果,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思品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造就完美的自身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德育有效性研究的过程。
  (一)明确思品课的教学目的。走进课堂,面对着几十张纯洁无暇亲切可爱的面孔,他们多数来自于农村,父母文化素质不高,家长把他们送到学校一方面让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另一面让他们接受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懂得怎么做人。所以思品课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思品课教师首先要学习《中学德育纲要》,研究中学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原则与思品课的关系,要认识到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优良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明确,这是搞好思品教学的前提。
  (二)注重思品课的效果:
  1. 利用教材、多媒体、讲座、专题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按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情感交流,坚持以“情”育人;紧扣时代脉搏,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改进教学方式,实施有效德育渗透。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防止成人化”、“避免一般化”,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这也是思品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例如:在上《家庭剧场》这一课时,我首先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设计好教学方案,基本程序是:“表演小品,讨论原因、联系实际、得出方法”。在没学习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忆小学时与父母的相处情况,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议道理,明是非。在课堂教学中让同学们自己讲,到了中学你又是如何与父母相处的,为什么到了中学会与父母产生冲突,与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避免冲突、解决冲突的。同学们发言踊跃,有的同学说:“幽默化解”,有的同学说:“不使用生硬的语言和过激的行为”,有的同学说:“主动交流、主动道歉、控制情绪”等。我让同学们联系实际,表演了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怎样避免冲突、解决冲突,体会和感受那些做的不足之处,今后如何纠正。这种讲演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将来在人生道路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2. 拓展德育空间,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观市戒毒所,我正好利用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慎重交友、学会自我保护的教育;利用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努力学习、感恩父母的教育;利用优秀团员、先进团员做好人好事的典型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承担责任的教育。
  3. 检查结果。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放假,利用问卷调查、走访调查、跟踪调查等方式检查同学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4. 奖励性措施。对于思想品德好又能落实在行动上的学生,利用学校每周的周评比给予适当奖励,如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等;对于整个班级都表现好的,奖励一个篮球或一副球拍、一张奖状等以资鼓励。每学期结束,评选六个品德优秀班级,利用学期结束典礼颁发奖状及奖金;此外,每学期结束评选校园十大思想品德优秀学生,适当给于名誉奖励和鼓励。通过以上措施,号召全校师生学习参与,提高自身思品素质。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我校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得到提高。具体表现在语言文明、尊进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爱护环境等方面。当然,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但是更需要家庭、社会、国家的关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民族才能振兴。

 

  • 【发布时间】2015/7/5 17:47:37
  • 【点击频次】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