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孙章友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怎样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寄宿制中学 孙章友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要科学地使用
  (一)教师要走出语文课堂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1、多媒体课件唱了主角,教师和学生却唱了配角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误区,用课件充当了课堂的主要角色——一节课中教师不停地按动着鼠标,屏幕上则不停地出示着文字、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等,课堂上真是五彩缤纷,而学生则是应接不暇,由于放映的频率较快,虽然说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但是学生对于知识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这样一来,教师轻松了,指导学生的时间少了,学生舒坦了,练习的时间也少了,学生理解课文积累文本语言就成了一句空话,根本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完全成了课件的观看者,成了多媒体课件的俘虏或配角。
  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量和适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他们理解;对于学生还不会朗读的文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加以指导。但是对于一些要学生练习的地方和需要学生体验的文章,我们切不可用课件代替,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2、多媒体课件过于直观,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无用武之地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常常看到多媒体中的图像、音乐等代替了学生思考和想象。太多的图片、录象等完全把课文图型化,这样的确显得直观一些,但是完全剥夺了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机会。
  那么,我们应该适当地给予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时间。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所表现的情境,可以适时、适度地配上音乐和画面,让多媒体成为配合学生朗读、理解课文的好帮手。
  3、多媒体课件的幻灯片成了活动的黑板,而真正的黑板成了“白板”
  我们常常发现上完一堂课,黑板上竟然没有写一个字,把原本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字都搬到了课件里。这样一来,一节课上完了,学生看了后面的内容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对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仍然十分模糊。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黑板上作适当板书,把课文里的那些重难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随时都能看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避免课件放映的内容把这些重难点覆盖了,使学生看不到。
  4、多媒体课件里的答案成了标准答案,往日学生的探究从课堂上销声匿迹了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1、要选择时机,不要一哄而上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运用,教师获得资源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我们发现有的老师照搬网络下载的课件,并一股脑儿地用在自己的课堂上,这无疑让多媒体的运用大打了折扣。我们知道,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制作出来的课件也不一样。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每个老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思路,一哄而上。上课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使用选择的时机一般是在“启发诱导”、“拓展知识”、“归纳总结”等,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样就能充分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了。
  2、要讲究实效,不要流于形式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使用过程中,要讲究时效性,而不是流于形式。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文本内容、学生认知等特点制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课件,但在体现课件的形象性、直观性时,不要过度地装饰,否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课件制作过多地渲染气氛,音乐效果抢占了语文课堂的位置,反而显得华而不实。作为语文课来说,语文教学目标才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而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讲究时效,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就弄巧成拙,影响了教学效果。
  3、要注重学科特点,不要盲目滥用
  新课程要求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学科的整合,但语文就是语文,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果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能很理性地分清这个界限的话,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过分地强调它的道德情操渗透;也有可能上成了艺术欣赏课,过分突出音乐效果和图面的冲击力。语文是研究语言媒介本身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果过分地强调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声像所营造的氛围,有可能对学生进行误导,让学生在重音乐感受而轻语言文字本身。这样一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脱离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那就成了滥用,反而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只有运用得当,注重学科特点,又能巧妙融合,才能让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
  1、拓宽思路,活跃思维
  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确,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收集、整理、集成和评价信息,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里都体验到成功与喜悦,刺激他们再探索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头脑中的记忆,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构建新知识框架。
  如鲁迅的《三味书屋》,这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困难。教师事先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苏的意思就是要求老师“课要上的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象等,就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上《春》时,就用录象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学生认真欣赏屏幕上的画面,体会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我在教《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配以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的《阳关三叠》,再加上教师高超的诵读技巧,一种凄凉的氛围顿出,似乎在向学生诉说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离去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趣。
  三、具体实践和应用的鉴赏
  1、无声变有声
  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署光。语文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活动,它可以使学习少走弯路。运用多媒体实际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将“此时无声变有声”。
  如《苏州园林》用传统教学方法,师生无论怎样互动都很难把作品中的美感和意境体会表达出来。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如临其境,仿佛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这样以来,学生从中领悟到了作品中的原汁原味的美。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观察事物时,在阅读文章时,勤动脑,多动手,乐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通过听、看、读、写来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语文自学意识,让他认识到自学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和将来的终身都是受益的。其次是采取多种多样方法诱导、激发自学、自觉的兴趣养成自学习惯。再就是让学生掌握自觉自学技巧和互相交流经验与总结不足,不断促使学生提高自学水平,以达到独立思考
  2、多媒体演示教学
  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到先用胶片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胶片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学生很感兴趣。
  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课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
  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首先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邮件]、[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等项,[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再设计了[导语]、[导读]、[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效果可佳,值得推广。??
  4、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
  如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
  总之,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 【发布时间】2015/7/5 17:54:31
  • 【点击频次】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