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作文带有学生自己的个性

 

【作者】 买力艳木·吾普尔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让作文带有学生自己的个性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托布力其乡小学 买力艳木·吾普尔

 

  【摘 要】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维与独特的创造。生命要具有个性,作文教学则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作文教学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体现他个性的光芒,“求真”,“求趣”,“求异”,“求新”。那么,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而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个性。”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作文;个性;习作氛围;路径

  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呢?
  一、个性示范,潜移默化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个性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风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教师的创作风格和特色,无疑对学生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习作氛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然而,操作过程中,学生总是碍手碍脚,被一些守旧的思想,传统的观念束缚着,从何而谈个性的张扬,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何体现?作为教师,首先得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个性的习作心境,使学生“能不拘形式,敞开思维,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童真、童心、童乐、童语。
  1、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就是打破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轨道,顺应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到语言与思维的“源头”——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作文源于生活”,农村学生的生活像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既有捕鱼捉鸟的乐趣,春耕秋收的忙碌与喜悦,又有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及层出不穷的新闻趣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有意识地观察大自然;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超级市场、城镇环保和乡村变化,采访人物等。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能听到学生感慨:我们学校旁边小卖部的东西总比其他地方贵些。说实在,我也不太清楚,说他们不该说,也没这个道理吧!让他们说下去,也好像不太好。介于此,我让学生调查分析,在把握确凿事实后,写成书面材料反映给学校,由于这是热门话题,哪怕带有一定的研究性,也还挺有兴趣,此后,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对商海茫茫的社会似有一些感悟了。
  这样的实用性习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社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让人庆幸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为写属于他们自己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2、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中,我们面对幼稚天真、缺乏应有经验积累的未知儿童,他们表达不好是正常的,要以平常心、爱心去面对学生充满个性的表达与习作,对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要给予肯定、鼓励,哪怕是过激的、偏颇的,我们也要在注意保护积极性的前提下,施以善意的、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待他们改进后,同样加以肯定和鼓励。为他们营造一种“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自由习作”的氛围。
  可见,课堂上创设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学生五彩缤纷的思维世界才会展现于我们眼前,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广辟途径,发展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课内,走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事实上,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也必须把作文教学放在一个大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中,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从而拓展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1、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指导学生训练时,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2、音乐作文-作文与音乐的美妙结合
  教学时,教师将准备好的一段富有变化、含有情节、便于想象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听之前,教师将听音乐的目的、要求交代清楚。由于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以及在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事物及呈现的状态、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所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此外,写日记、读书心得、编连环画故事以及写说明文、议论文、通讯报道、专题小论文等都是很好的训练途径。
  通过多样化、多类型的训练,不仅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在表达中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发挥。每一篇亲手撰写的文章都是其个性独特感受、体验的结晶,这其中包括着作者的独创,也充分展示了个性化习作训练所带来的作文教学的创新成果。
  总之,作文教学要注意打破以往千篇一律、万人一面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尽情展示丰富多彩的个性,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各自幼稚甚至离奇的经历和想法,给予他们开拓、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写出更丰富、更新颖的习作来。

 

  • 【发布时间】2015/7/5 18:33:19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