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误区

 

【作者】 何可俊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析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误区

 

贵州平塘县克度中学 何可俊

 

  传统的教学理念给初中美术教学产生了生一种扁执的观念。就是美术教育属于副科。传统中的语、数、外才是正科。近几年,随着新教改的实施,让我们不断的接受新的观念新的教学理念。对美术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根据自己在农村教学的经历,我自己认为,在当今的农村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其具体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中没有好好把握教学的方向性。
  我们现在在初中教学中,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许多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教学的方向性,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只是一味地突出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其忽视了美术学科的主要功能,如将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课、语文课、政治课或其他课。新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所阐述的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德育功能只是美术教育的一小部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渲染它的辅德功能,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原有的学科特点,也迷失了美术教学的方向。《大纲》中明确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一堂美术课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诸多能力的培养,也就失去了美术教学的意义,就会使美术课走入美术教育的误区。例如:有的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过分地介绍历史背景,以及表现内容或者是作者私生活花絮。这样使一堂美术欣赏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等。这都忽视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渲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征。
  二、价值取向在美术教学被引入误区。
  初中的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在教过和中感受那美的东西,并运用到现实中去,让他们学会分辨艺术和价位的区分。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学知道,艺术是无价的,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然而许多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总是举一些不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来引导学生向一个不健康的方向去。如:在讲凡高的作品时,总在不停的强调凡高的油画每幅都在几千万美元以上,是如何如何的值钱,在说傅抱石的《丽人行》时,总会说它也拍出中国画的天价等等,来诱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个错误的判断,即卖的钱越多也就是艺术价值越高的错误观念。无疑是一种误导行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错误的理念,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对这方面的认识又比较浅,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单一,老师往往主导了他们的方向,使其认识的错误。
  三、教学教法没有发挥多样性。
  美术教师过于强调基础训练的重要,只侧重上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忽约了能基础理论的学习。缺乏了对学生基础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查使每周仅有的一节美术课全部浪费在那些线条的练习上。这样基础不但没有打好,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四、美术教学中标准答案的误区。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应该认识到,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同,要把美术的特征和其它学科区分开来,如,在教学中,其它学科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像数、理、化等学科只有唯一答案。然而美术学科却很难有标准答案。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与教学。如:欣赏一幅作品,就像阅读一部《红楼梦》,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各的看点和见解。同样欣赏一幅作品,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并予以肯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供给学生的是美术学科中的普遍的认识与理解,严格说是参考性的材料,目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在此同时,教师也应该耐心听取学生意见和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才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但是教师如果总是一言堂,而且一惯地固执己见,把自己当做为唯一标准,那是很可怕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多增加学生的见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探索的方向。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这不仅不符合美术教学的规律,而且不利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他们的思想走向单一型!
  五、美术教师教学中城乡区分的误区。
  很多农村美术教师认为,农村美术课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反正他们不怎么懂,也不热衷这门课程,做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应该一致,在农村的美术教师应有较高的业务知识、独立的审美见解和健康的审美心理,以及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对教学内容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绝不能轻信时下某些理论家的偏见或谬论的观念。以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曲解或误解,更不能以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或自己偏见束缚学生的思路,以免使学生失去自信和创造,另外,还应该具备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心理素质,有把握住学生突如其来的奇怪想法,不能以自己的浅薄的知识来否定学生的灵感,这样做只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错误判断与误解,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厌倦。
  五、教学中教师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误区。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一个独到的见解,对一些模糊的概念,应该给学生以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能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忽悠学生。不能以“不会言传”代替“不可言传”。美术教学中,即使让学生意会,也需教师言传来引导他们。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如果教师一味的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来搪塞学生。在关键问题上总是表现为语迟语顿或语不尽意,那只能表明这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太差。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业务知识应该过硬,而且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语言功夫上更该高人一筹。教师就是依靠言传、身教,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的,教师的语言表答不但要语汇丰富,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渲染力。这就需要教师大力加强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善于言传。

 

  • 【发布时间】2015/7/5 18:40:42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