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渗透

 

【作者】 蒋园春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谈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渗透

 

新疆第七师126团小学 蒋园春

 

  我们阅读教学应该为写作教学服务,二者应该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并不是泛泛而谈,它需要找到一个由“读”到“写”的切入点。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具有典范写法的文章或段落就是这个切入点。因此抓住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和写作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教学中抓住经典词语渗透写作方法——“换词比较法”理解词语的精确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点,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载体。词语又是构成段落篇章的基本单位,炼词又是写好作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在阅读教学当中,词语的教学不可小视。
  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所用词语的精确,进一步感悟文章语句的内涵,经常采用“换词法”,让学生从对比中了解词语的不同,句子含义的不同。
  例如,我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这样处理“五光十色”一词。
  (1)、师引:刚才提到它的颜色是五光十色的,你们愿意把五光十色换个词吗?
  (生答: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    词语解释对比,找异同。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式样繁多。 
  五颜六色:指颜色繁多。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而凌乱。
  (生答:相同点是都描写了颜色多。不同点是五光十色不仅说了颜色多,还说出了颜色的鲜艳,有光泽。)
  (2)师引:了解了三个词语意思的不同,老师愿意带着你们去欣赏一下五光十色的葡萄。
  (3)师引:理解了五光十色,你能用五光十色说句话吗?
  例如:城市的夜晚,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交相辉映,好看极了!
  (4)这个五光十色用得多恰当呀,我们在写作文是也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时文章更形象。让我们齐读,再次感受葡萄的美。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红的、白的、紫的 、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词典理解词语,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并从中自主地进行词语积累,为日后的行文积淀。
  二、教学中抓住句子渗透写作方法。
  句子的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又一个重点。也同样是于阅读教学当中渗透写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句子的认知,学生可以体会诸多的表达方法。
  1、特殊句式训练。
  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句式很有利于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句子含义的整体把握,并可以为学生写作时灵活运用句子表述方法积累经验。因此,在段落教学当中,我也有意识的选择适当的机会,选取适当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
  例如,“把”字句和“被”字句与陈述句的变换教学,使得学生了解了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增加了学生对于句子的认知兴趣。
  2、修辞手法的渗透。
  现在的教材中经常会出现比喻、拟人、反问等不同的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更为形象的感受到了文章中相关语句所表述的意思。这些修辞手法也同样是学生作文当中出彩的所在,如何使这有用的方法为学生接受呢,先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句子并记住它;再在练笔时恰当运用。
  3、关联词语的运用。
  关联词语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教材当中也经常出现。我就在教学当中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点播。
  如“因为……所以”“尽管…… 但是……”“虽然……但是……”教师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了解含义,并适当进行运用的指导。
  三、阅读教学中抓住段落渗透写作方法——段落结构的认知。
  无论是词语的掌握与积累,句型的理解与运用,归根结底的一个目的就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教学中在段落结构的认知中,教学生布局谋篇: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的。先概括介绍小兴安岭的树多,然后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具体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最后概括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教师可利用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写景文章布局谋篇的一种方法。
  四、阅读教学中,抓思想内容,教学生如何选择材料。
  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也是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选了哪些材料来写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教学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然后让学生读文,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写了哪些事例?学生很快就能归纳出以下事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接下来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事例来写呢?”引导学生把事例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最后教师总结:课文中选的这几个事例都能说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而且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还把这几个事例写得很详细。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文章,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并且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与中心没有关系的材料舍弃,把与中心关系不大但又一定要交代的内容略写。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中渐渐地有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写文章时,首先要确定中心,然后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来   写,注意详略得当。
  五、在阅读教学中,据写作顺序,教学生如何“言之有序”。
  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即使是对同一事物的描述,也有不同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由内到外、有外到内、从远到近、从近到远、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等等。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把写作顺序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写文章时要注意“言之有序”。
  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到写作技巧,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逐步提高。

 

  • 【发布时间】2015/7/5 18:55:03
  • 【点击频次】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