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作者】 孙庆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屯中心学校 孙庆江

 

  素质教育是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和文化素养训练的整体性教育,它主要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挖掘人的身心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21世纪人类面临的将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的世界,这要求年青一代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具有较高的素质。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对其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等“五爱”教育,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明确知识和能力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基础。如在学习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时,可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早在五世纪就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激发儿童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从小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正确思想。
  二、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恰当地引入小学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数学中最基本的知识用途最多,对以后的学习关系最大;另一方面,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了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首先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特别是定律、性质、法则及公式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其次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运用直观演示,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引导他们进行推理,正确地理解其含义,掌握知识规律,形成必要的思维方法和推导结论的能力。
  如,计算数学中的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掌握法则的前提下进行笔算,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数学要求,并鼓励学生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迁移。
  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
  知识、智力、能力是构成人的素质的主要方面。智力是获得知识的基础,能力是在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力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经过思考、巩固、内化,才能形成为技巧。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能够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干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表内除法时,通过实际分物品,使学生弄清两种分法,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指明思维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才能带着问题思考,在思考中不断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的知识。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计算小数加减法:8.3+2.75;5.8-1.32,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③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分数单位相同吗?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④想一想能不能根据已学的知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分数值相同的同分母分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思考,就能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教学应用题时,也应通过操作、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这样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教学要有成效,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先准备两只蝴蝶,其中一只是活的,装在有孔的塑料袋里,另一只是用纸剪的。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先确认活蝴蝶和纸蝴蝶一模一样,再仔细观察蝴蝶翅膀的特征。在教师引导下得到:每边两扇翅膀上面大,下面小;上面的一对相等,下面的一对也相等。由此启发学生总结出:“像这样相对的两边各部分在大小、形状、距离和排列等方面一一相等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列举许多是对称图形的例子加以巩固。由于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也充满了生机和情趣,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决定着认识的方向、进程和效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知识的社会意义,还要考虑如何使这些知识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的情感模式,力求使教学过程多一点情感的因素。比如用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以娴熟的教学技艺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编排的盎然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萌发求知动机,获得情感体验和满足,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来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持久。

 

  • 【发布时间】2015/7/5 18:56:38
  • 【点击频次】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