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智力障碍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浅谈智力障碍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特殊教育学校 马海洲
【摘 要】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是智障学生获得信息技术技能和素养的重要途径。智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能够使他们了解计算机基本的操作和应用,对于轻度智力残疾的学生来说,使他们掌握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智障学生需要有不同的具体方法对他们进行教学。
【关键词】 智障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在当今时代是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是特殊学生获得信息技术技能和素养的重要途径。智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懂得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是使他们跟上时代步伐,帮助他们今后走入社会自食其力的需要。智障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某个角度来说,目前尚缺乏一些理论经验的指导,那么在此现状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呢?
一、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智障学生按智力水平和适应性行为障碍程度分为轻度智力残疾、中度智力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和极重度智力残疾四类。但是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情况要显得相对复杂。根据教学中的实际观察分析,针对智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差异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措施。
1、有手部肢体活动障碍学生。这类学生在操作计算机鼠标时特别困难,我首先对他们使用的鼠标进行重新设置,降低鼠标的灵敏度,如减慢双击的速度。在学习时,手把手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能正确地操作,在大脑中建立起新动作的条件反射,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定式。对于那些只能用左手进行操作的智障学生,则要把鼠标设置改成左手使用。
2、智力情况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操作和应用。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
3、智力情况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智力障碍的原因,很难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只是对感兴趣的游戏或画图、涂色类游戏乱点一气。无法进行完整意义上的信息技术教育。对于这类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多接触计算机,多和计算机玩,在玩中逐步培养兴趣。
二、定好智障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范畴
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可供智障班级教学使用,那么智障学生该使用那些信息技术教材,学习哪些内容呢?结合本人近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我认为智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整体上应该掌握如下内容:
认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程度好的学生掌握主机内的基本部件);认识并掌握Windows各种常用操作(包括windows2000及XP);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轻度的选学五笔输入法);懂得数据的保存与安全处理;掌握Windows画板的基本使用;会使用MSOffice Word进行文字输入与适当处理;掌握PowerPonit幻灯片制作的基本技巧;会使用金山画王绘画;较熟练使用金山打字通;会使用常用的影音播放工具;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网上邻居和Internet网浏览);轻度智障学生学会制作一定的自己感兴趣的电脑作品(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等。
三、智障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
1、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事实表明,智障孩子对电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和教学形式,来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乐学。
2、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训练。
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智障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实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3、要重视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第一课上,介绍第一台计算机时,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它是哪国人发明的?有多大?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计算机?课堂上,大家你说我说,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了参与。
4、要重视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学习。
由于智障学生之间总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
四、智障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降低难度法。
智障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同时他们学习一个操作,很简单的一个动作,他们学起来会很困难。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可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讲解后马上动手进行训练,这样降低难度,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训练中注意个别提问和个别辅导,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2、分组教学法。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的个体差异就更明显。对智力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智障学生,实施同步分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把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每一个智障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对程度高的学生设立较高的标准,而对程度差的学生,则降低标准要求,指导他们单项训练。对于进步较大的同学,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后,给予在课堂剩余时间内上网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3、同学互助学习法。
智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情况差别大,A组学生掌握快,学的好;B组学生学的较差,经常遇到困难,而且还一般掌握不了较复杂的操作。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A组学生帮助B组的学生,通过互帮互助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金山画王的绘画一课时,老师讲解完绘画步骤后,学生开始练习,A组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绘画步骤,而B组学生往往会在一两个步骤上忘记如何操作,这时安排A组学生去帮助B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B组学生学会了绘画步骤,A组学生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 【发布时间】2015/7/22 10:39:13
- 【点击频次】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