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预习指导摭谈

 

【作者】 高 琦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预习指导摭谈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乡大尚庄小学 高 琦

 

  “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学生经历预习,能够顺利地搭建知识间的桥梁,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加速他们认知的建构,促进他们学习技能的培育,而且有利于他们自主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在此,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习指导谈谈个人看法,以期得到专家、同行的指正.
  一、预习策略的指导
  策略是解决问题中所掌握的方法深化成的技能,预习则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推进学生独立地向新知领域进军的法宝,具体地体现在学生预习的自觉性、自主性、持恒性与有效性,显现地反映在学生自学水平的差异上.
  1. 预习的内容要明确、具体
  很多老师在布置预习时都是很空泛的,如预习课本第X页,完成第X题. 这样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无从下手,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只是将练习做一做,至于课本的例题和具体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地看一下,这样的预习达不到良好效果.
  预习内容很不明细,学生预习时会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预习作业任务不能粗放,要让学生能够具体操作,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细小处着手,有条理地抓住重点和难点,从阅读课本开始,然后进行交流、操作
  2. 预习度的把握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习是高度依赖教师有效指导的,适度、适宜的指导框架会促进预习的方向不偏离、效度会提升. 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年龄特征等都会影响甚至制约预习的效能.
  (1)力戒先入为主. 预习的功效就在于认识学习中的“已知”与“未知”. 经历预习感知即了解学习的素材,了解学习的内容. 克服预习后的错觉,是指将基本的知识幻觉为学习的全部,以为预习是万能的,自己全懂了,导致在真正的学习中懒散、心不在焉、游戏学习等现象的产生. 力戒预习后的困惑,即将预习中遇到的偏差理解为学习的全部,对学习产生畏惧,甚至抵触,导致预习意义的丧失.
  (2)力戒优先意识. 将预习看成学习的全部,要求家长和学生不惜余力地研究、发掘学习的内容,消化每一个细节,完全替代即将的课堂学习. 预习成为学习,成为学生的重负,兴趣、爱好就会荡然无存
  3. 预习量的控制
  适宜的才是最好的,预习也是一样. 首先明确预习要求,保证预习不走样.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前,安排预习: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试一试画长方形,剪一剪长方形等. 其次,预习题目的设计明了,保证学生能够理解预习的任务,知道做什么.第三,保证预习的可操作性,使得学生能够预习、可以预习. 例如,教学二年级“认识方位”前,安排预习:让家长帮助你认识你家的门朝什么方向,自己的书房在门的哪边等,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经验积累提升预习的效度.
  二、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适用的、科学的、适合学生自我的才是好的预习方法. 下面集中介绍几种在教学中常用的预习方法.
  1. 读书法
  小学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提炼与浓缩,需要学生自觉地去读、去悟,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撬开智慧宝库的法宝. 指导科学的读书方法,逐字逐词逐句,边读边划,适当备注等,能促进知识的理解,重点地了解,清楚困惑点、不懂的地方,为课堂的学习投入提供准备,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益. 比如,数学中有许多概念,这些概念多了,学生就容易混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类似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容易区分. 就拿“乘法的意义”和“加法的意义”这两个概念来说,可以通过“求几个几相加的和”与“几和几相加的和”进行比较阅读,做出正确的区分和理解.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在阅读中提问、质疑、探索、释疑,尽量通过独立思考问题来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2. 笔记法
  首先,指导学生在书上进行简单的圈记,写下自己读书中的理解、体会等. 其次,指导学生记录自己的感悟,摘录重点、关键等,促进对学习的梳理,促使学习的投入,加速学习的进程. 第三,指导学生简单地记录预习中的不解和困惑之处,提高预习的自觉性,提高课堂学习关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某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数的产生”时,提出了这样的方案:首先是阅读,然后思考,接着做一做,最后提问. 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1)记录知识点. 指导学生记录主要的三个知识点:人们计数的方法;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2)记录自己的发现. 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找到“算”是什么,“筹”又是什么.
  (3)记录自己的疑惑. 比如记录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4)记录自己的收获.
  3. 反思法
  圣人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什么都学不好;只思考而不钻研,就什么也学不到. 应讲究预习的方法,摈弃预习就是死记硬背概念、大量做练习等现象,应指导有意义的记忆与学习. 例如,预习概念时要关注它的推导过程,掌握它的来龙去脉;预习例题时,关注解题思路的分析,理解例题中每一步的理由和依据,学会自己先练习再与书本对照的预习方法. 预习练习时,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解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 尝试法
  针对预习的素材进行自主尝试练习,能有效地提升预习的目的性,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加速学习能力的提高. 利用尝试练习的分析与评价,能很直接地了解预习的质态、客观地检验预习的效果.尝试预习是小学数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解决简单问题来检验预习的效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5. 实践法
  新的预习观促使教师审视预习的组织与思考,学会针对教材设计预习任务,让预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 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前,安排预习:观察超市中的物价表示,询问营业员物价的读法等. 新理念支配下的预习观,是让学生自主地运用自身积累的经验和技能进行预习,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并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有效地联结生活,不拘泥于教材,能促进预习的有效提升,有利于课堂有效生成,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效的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之一,它能促使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与高效,利于课堂的和谐生成,改变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实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

 

  • 【发布时间】2015/7/22 10:41:22
  • 【点击频次】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