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反思农村小学数学“低分生”的成因及策略

 

【作者】 吴永秀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反思农村小学数学“低分生”的成因及策略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普安小学 吴永秀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很多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学习新课改,实践新课改,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教学成绩。但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呈下滑趋势,这个问题的存在正影响着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人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随之课程改革,农村小学数学每一次考试的及格率都偏低,不少学生才考十几分。以(2013年)的期末测试为例,我镇六年级共有学生约310人,及格率约占20% ,优分率约6%,10分以下就有60多人 ,平均分约36分。通过几年期末考试教学成果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平时多次的教学测试观察和思考,我认为造成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质量下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数学教学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分析
  1、 教材及社会因素
  自2004年起,新课程的几次改革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例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材中“繁、难、偏、旧”的情况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但是,随着一轮又一轮新教材的开展,教师们发现,为了使教学能够被一般大众所接受,教材内容难度简单的降低了,但各册教材内容都增多了,有的内容过早的出现,如,一年级上册就要认识立体图、被减数、减数、差等,学生连字都还不认识,学起来感到很抽象,遗忘又快。不但没有提高大众的数学水平,反而出现大众的数学水平的整体下降。
  目前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因素的影响,例如频繁出入网吧、游戏室等。另外,对目前社会出现的就业难现象的片面认识,继而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这些都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着消极的影响。
  二、 家庭及学生自身因素
  对于学生家庭而言,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稍高年级的数学题目难以解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课后的有效辅导。农村学生家长在观念上也相对滞后,认为学生学习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吃和穿等物质保障,因而他们一年四季忙于农事或外出打工,无心顾及孩子的学习,使自己的孩子养成了松懈的习惯。
  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养成吃苦的精神,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导致上课不专心,没有兴趣参与教学互动,有的学生上课经常性地开小差而走神,做小动作等,不懂也不向老师请教,长期对旧知识的“亏欠太多”,造成知识和学习能力上的断层,对新知识无法理解和接受。
  三 、学校教育及教师因素
  农村小学由于受到教育方面的很多客观因素制约,与城里的学校相比,教学硬件和软件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师资理念和办学理念等方面,从而导致农村教学质量比城里学校差的不良局面。
  当前,有的农村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不统一,教案成摆设,教学方法呆板,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对学习缺乏兴趣。
  四、目前存在的因素
  1 、实行义务教育,不准留级,零分也能升级,学生没有压力,家长没有压力,产生学习成绩跟升留级无关的心理,所以,来学校他们无心学习,回家甩开书包只顾着玩。
  2 、实行营养中餐,学校领导和老师变成了“保姆”,大部分时间用在管理学生的吃饭(吃完后,洗碗,扫地),午休等方面上,占据了过多的精力而没有更多时间去专研教材和辅助学困生。学生因此产生了依赖和自以为是的心理,对老师不再敬畏,认为学习上和生活上,老师都要顺其意去做!
  3 、低年级没有把关好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因为计算是数学的根本,而数学计算没有把握好,就会造成知识上的断层。目前那么多“低分生”就是由于不会做口算题,如果没有选择题与判断题,他们的成绩基本为零。“低分学生”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由于家长太忙没时间管教,学生调皮贪玩,懒惰不求上进,对旧知识的“亏欠太多”造成知识和能力上的断层,对新知识无法理解;有的由于是自身接受能力较差而产生自卑感;有的由于学生与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够努力;有的由于是单亲家庭缺少亲情和关爱,因此不愿接触人群而造成缺课现象等。
  4、留守儿童较多,在学校不会计算,回家又没有人督促和辅导。今天“1+1”不会计算,明天的“2+3”怎么会呢!就这样日月积累,到六年级口算题都不会做,造成考试得几分人群多的现象。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解决策略
  通过分析以上的原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要采取哪些对策,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从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家校联系,善待后进生,关心留守儿童
  综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上述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因素及解决方法。怎样才能让学生爱学习,教学质量提高,我认为首先要调查摸底,建立个人档案,特别是要对学困生建立档案,分析成因,开展谈心和辅导活动。从思想、学习方法、情感意志到数学基础知识等各方面进行辅导,并将学生变化情况记入档案,不断调整完善帮困策略,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活动,帮助学困生鼓足勇气,迎头阔步赶上去。
  作为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生活,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学困生的教育,学校作用固然(下转第63页)(上接第64页)重要,家庭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要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配合;一方面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另一方面,要经常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告知他们在校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要注意培养他们的上进心,逐步要求。对后进生要多方位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基础相对较差,要求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结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近期目标,远期奋斗的方向。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就要对他们进行及时表扬鼓励,逐步提高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转化后进生,必须转化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要爱一个后进生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教师不要将学习差与品德放在一起对后进生进行评价,要真正转变观念,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他们,应该发自内心并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个学生,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要关心他们,让他们真正意义上体会教师对他们的爱,在平日里经常用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慈爱的目光给他们以鼓励和勇气。
  2、 重视基础教学,增强学习信心
  从一年级跟班上来的老师,要把关好各级的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学概念,领会计算方法,从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把握好每一级运算,层层过关,不要造成计算方法的断层。差生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想转变,使学困生真正提高学习认识和觉悟,作为教师要提高思想素质,加强学生思想品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注意运用科学的批评教育方法开导每个学生,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进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不断进取的学生。

 

  • 【发布时间】2015/8/5 16:25:48
  • 【点击频次】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