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真情在作文中流淌
【关键词】 ;
【正文】
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让他们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但是批改学生作文时的千人一面,说话假、大、空……我们心生厌恶之后更多的是沉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说真话?究其原因无外乎:1、没有素材可写。2、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3、害怕说真话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新《课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如何让学生敢说真话、爱说真话,我想,教师的引导与熏陶尤为重要。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 激励孩子说真话的愿望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只有流露真情的文字才是好的语言,所以,唯有真情才可以打动人,唯有说真话的作文才是好文章。记得刚接任六(3)班的班主任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习作,写《我们的新老师》。第二天作文交上来,唐宇轩的作文让我眼前一亮。文中这样写道:“我们的新老师——朱老师对工作十分认真,我们任何人想不写作业根本没门!这不,今天又有三名同学没交作业,朱老师问谁没交,没一个人回答。她一个个点名才查出来,顿时,朱老师怒目圆睁,脖子上的青筋暴露,在教室一顿咆哮,真如河东狮吼!同学们表面上老老实实地听听训斥,其实心里烦极了!一心盼着早点放学……”看到这里我并没有生气,认真地检讨自己真的是做得有失教师的风度。这名同学刻画得入木三分,描写的十分形象。在作文点评时,我对这位同学的作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我向同学们表示,我虚心接受他的批评指正,今后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同学们顿时鼓掌欢呼。看到唐宇轩熠熠闪光的眼睛,我知道他尝到了说真话的甜头。今后一定有更多的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二、激活学生写作的源泉
1.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但是,目前小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古人说的“行万里路”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梦。生活体验的不足形成了对作文的严重制约。为了让学生对生活多一些体验,我在我们班开展“雏鹰争章”,让学生们争“种植章”“养殖章”“自立章”“礼仪章”……于是,教室里多了很多的花花草草和各种种子;课后孩子们急切地去喂小狗、小猫、小兔、鸽子……学生们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作文的素材自然多了。他们把写作当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一次我让学生把自己养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让同学观察。顿时整个教室沸腾了。他们分小组各自谈论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个个口如悬河,欲罢不能。这次的作文最终大获全胜。好几篇还刊登在校刊上,同学们的写作兴趣高涨。我不断看到同学们在观察日记里流露出的喜悦。班里种的黄豆发芽了,杨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一进教室,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窗台前看我的黄豆。呀,真奇妙!昨天放学她还藏在土里,今天她竟然钻出了小脑袋向我问好了……”黄豆结豆荚了,王晶晶写道:“豆宝宝睡在绿色的襁褓中,我什么时候才能和她见面呢……”这是孩子内心真情的流露,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2.因时而写, 因需而写——学生的习作“助推剂”
如开学初,让学生写《新学期,新打算》,藉此使学生树立新学期奋斗目标;为在班级树立自律榜样,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并写练笔《我心中最自律的人是他》,以此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为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让学生写练笔《我谈语文学习》;为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写《我的同桌》;期中测试后布置学生写练笔《阶段性学习反思》,使学生 养成勤于反思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假期归来后让学生写《 ——的假期生活》,以此了解孩子们假期生活的苦与乐……
再如季节的交替,气象的变化,这些都是学生练笔的素材,我想很多教师和我一样,会在第一场大雪翩然而至时布置学生写“雪”;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会让学生写“春” ……
还有就是一些重大的节日如国庆节、儿童节、春节,都是练笔的良好契机,可以让学生写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引导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名著,以不断增加习作内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储备。在广博的书籍中积累。
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在阅读能力。平时我们说写作积于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就是这个道理。著名语文教师薛瑞萍老师说:读是水,写是船。我认为她的这句话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论述得非常精辟。纵观文学史,大凡国内外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除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外,都有大量阅读书籍的嗜好。他们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在写作领域雄关阔步,文采横溢,作品层出不穷,并有许多传世佳作。可见,要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从中汲取写作养分,激起情感,生发灵感,掌握写作时所必须的知识、方法、情感、蓄积的写作动力,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从一年级起,我们教师就要着手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一直以来我都要求学生每天在书包里装一本课外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早读前、课间、阅读课,以及课堂中的闲余时间读书。并由学习委员主抓此项工作,平时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和督促工作,每周一班会课由她汇报在校课外阅读情况,表扬热爱阅读、争分夺秒读书的同学,及时为全班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逐步在班级形成热爱阅读的良好氛围。
几年前,我曾尝试将课外阅读的检查落实作为重点工作来做。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课外阅读记录本,每天在该本上摘抄当天阅读中的好词、精彩句段。(多少不限)并记录当天所读书的名称,读的页数,并要求家长签字。第二天上交,教师批阅。这样坚持做了近两年,结果为一大批学生培养出了每日必读课外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正如薛瑞萍老师所言,“读书是一勤养百懒的事 ”,书读多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习作水平也是顺水推舟,一路高歌猛进。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课外积累量,我班还形成了每日一句名言,每日三个成语的积累习惯。每天由学习委员将一句名言和三个成语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抄写在专门的积累本上。
为广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还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一平台。课前三分钟以“好书推荐”为主题,学生可以交流好书读后感或美文读后感,也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一篇美文或自己近期阅读的课外书中的精彩段落。听后让学生谈一谈你听懂了什么或听后有什么感受。这种做法,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读好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要求学生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教师则要做到“童言无忌”、“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切实把习作的目标降到应有的程度。提倡在习作教学中,“儿童语言无禁区”!“儿童表达无禁区”!“习作内容无禁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语言才会充满灵性,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
让真情在作文中流淌
新疆伊宁市第十五小学 朱艳萍
作文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学会真诚的学问。课程标准主张: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的习作“感情真实”。可见,课程标准从习作的内容到习作的形式,主张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由写自己的话到自由表达再至有个性的表达,在内容、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穿一个“活”字。从小学生第一次写话开始,教师就要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要对胡编乱造、言不由衷,说“不”!
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让他们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但是批改学生作文时的千人一面,说话假、大、空……我们心生厌恶之后更多的是沉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说真话?究其原因无外乎:1、没有素材可写。2、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3、害怕说真话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新《课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如何让学生敢说真话、爱说真话,我想,教师的引导与熏陶尤为重要。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 激励孩子说真话的愿望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只有流露真情的文字才是好的语言,所以,唯有真情才可以打动人,唯有说真话的作文才是好文章。记得刚接任六(3)班的班主任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习作,写《我们的新老师》。第二天作文交上来,唐宇轩的作文让我眼前一亮。文中这样写道:“我们的新老师——朱老师对工作十分认真,我们任何人想不写作业根本没门!这不,今天又有三名同学没交作业,朱老师问谁没交,没一个人回答。她一个个点名才查出来,顿时,朱老师怒目圆睁,脖子上的青筋暴露,在教室一顿咆哮,真如河东狮吼!同学们表面上老老实实地听听训斥,其实心里烦极了!一心盼着早点放学……”看到这里我并没有生气,认真地检讨自己真的是做得有失教师的风度。这名同学刻画得入木三分,描写的十分形象。在作文点评时,我对这位同学的作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我向同学们表示,我虚心接受他的批评指正,今后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同学们顿时鼓掌欢呼。看到唐宇轩熠熠闪光的眼睛,我知道他尝到了说真话的甜头。今后一定有更多的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二、激活学生写作的源泉
1.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但是,目前小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古人说的“行万里路”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梦。生活体验的不足形成了对作文的严重制约。为了让学生对生活多一些体验,我在我们班开展“雏鹰争章”,让学生们争“种植章”“养殖章”“自立章”“礼仪章”……于是,教室里多了很多的花花草草和各种种子;课后孩子们急切地去喂小狗、小猫、小兔、鸽子……学生们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作文的素材自然多了。他们把写作当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一次我让学生把自己养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让同学观察。顿时整个教室沸腾了。他们分小组各自谈论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个个口如悬河,欲罢不能。这次的作文最终大获全胜。好几篇还刊登在校刊上,同学们的写作兴趣高涨。我不断看到同学们在观察日记里流露出的喜悦。班里种的黄豆发芽了,杨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一进教室,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窗台前看我的黄豆。呀,真奇妙!昨天放学她还藏在土里,今天她竟然钻出了小脑袋向我问好了……”黄豆结豆荚了,王晶晶写道:“豆宝宝睡在绿色的襁褓中,我什么时候才能和她见面呢……”这是孩子内心真情的流露,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2.因时而写, 因需而写——学生的习作“助推剂”
如开学初,让学生写《新学期,新打算》,藉此使学生树立新学期奋斗目标;为在班级树立自律榜样,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并写练笔《我心中最自律的人是他》,以此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为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让学生写练笔《我谈语文学习》;为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写《我的同桌》;期中测试后布置学生写练笔《阶段性学习反思》,使学生 养成勤于反思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假期归来后让学生写《 ——的假期生活》,以此了解孩子们假期生活的苦与乐……
再如季节的交替,气象的变化,这些都是学生练笔的素材,我想很多教师和我一样,会在第一场大雪翩然而至时布置学生写“雪”;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会让学生写“春” ……
还有就是一些重大的节日如国庆节、儿童节、春节,都是练笔的良好契机,可以让学生写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引导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名著,以不断增加习作内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储备。在广博的书籍中积累。
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在阅读能力。平时我们说写作积于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就是这个道理。著名语文教师薛瑞萍老师说:读是水,写是船。我认为她的这句话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论述得非常精辟。纵观文学史,大凡国内外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除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外,都有大量阅读书籍的嗜好。他们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在写作领域雄关阔步,文采横溢,作品层出不穷,并有许多传世佳作。可见,要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从中汲取写作养分,激起情感,生发灵感,掌握写作时所必须的知识、方法、情感、蓄积的写作动力,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从一年级起,我们教师就要着手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一直以来我都要求学生每天在书包里装一本课外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早读前、课间、阅读课,以及课堂中的闲余时间读书。并由学习委员主抓此项工作,平时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和督促工作,每周一班会课由她汇报在校课外阅读情况,表扬热爱阅读、争分夺秒读书的同学,及时为全班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逐步在班级形成热爱阅读的良好氛围。
几年前,我曾尝试将课外阅读的检查落实作为重点工作来做。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课外阅读记录本,每天在该本上摘抄当天阅读中的好词、精彩句段。(多少不限)并记录当天所读书的名称,读的页数,并要求家长签字。第二天上交,教师批阅。这样坚持做了近两年,结果为一大批学生培养出了每日必读课外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正如薛瑞萍老师所言,“读书是一勤养百懒的事 ”,书读多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习作水平也是顺水推舟,一路高歌猛进。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课外积累量,我班还形成了每日一句名言,每日三个成语的积累习惯。每天由学习委员将一句名言和三个成语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抄写在专门的积累本上。
为广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还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一平台。课前三分钟以“好书推荐”为主题,学生可以交流好书读后感或美文读后感,也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一篇美文或自己近期阅读的课外书中的精彩段落。听后让学生谈一谈你听懂了什么或听后有什么感受。这种做法,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读好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要求学生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教师则要做到“童言无忌”、“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切实把习作的目标降到应有的程度。提倡在习作教学中,“儿童语言无禁区”!“儿童表达无禁区”!“习作内容无禁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语言才会充满灵性,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
- 【发布时间】2015/8/5 16:33:16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