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微探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园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秦慧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微探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园学习数学的兴趣

 

贵州省铜仁市实验幼儿园 秦慧玲

 

  【摘 要】 要培养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从1、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2、提供丰富,便于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3、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发挥幼儿的积极生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小班幼儿;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学科。幼儿学习时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给幼教老师的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尤其是小班数学,曾有不少幼教老师认为没有什么可教的,谈不上感不感兴趣。以前,笔者也如此认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偏重发展幼儿的计算技巧,而忽视了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学和培养幼儿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小班数学教学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同时,小班和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在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因此,小班的数学教学同样应该受到重视。在此,笔者微探出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笔者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是关注“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于是笔者有意识地把各种形状的饼干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饼干放在一起,请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饼干进行餐点,同时在宽松的氛围中请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吃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同时进行生生互动,都是吃圆形的饼干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或者吃方形饼干的小朋友站起来等,孩子们吃吃/玩玩中自然认识了小班数学计划中对图形的掌握要求。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小班的老师处处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合理、科学地渗透数学知识,使小班幼儿在生活中丰富数学知识。
  二、提供丰富,便于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
  研究表明: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自主构建数学的概念。具有自主性、操作性特点的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中介,它承载着数学教育的目标。因此,所提供的材料应具有结构性、趣味性。为此,我们经常为孩子们创设了丰富的活动空间,提供了趣味性、操作性强、丰富性强的数学游戏材料。如我们用薯片罐子剪成手的形状,用颜色泡沫纸卷成彩色的圈圈,并给这组材料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为妈妈戴戒指”,引导幼儿在妈妈的手指上套个圈圈,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性。我们都知道妈妈是幼儿最熟悉的人物,对于小班幼儿,他们趋于对妈妈的喜爱,会给妈妈的每一个手指上套上戒指,满足自己套的过程,套得越多越开心,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性。随着游戏的深入,所提供的圈五颜六色,在积累丰富的经验后,孩子们自然探索到按颜色的不同分类套在手指上或按颜色可隔套在手指上等,在材料的操作中自然渗透了分类和二维排序的能力。
  三、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认识红、绿颜色中,笔者采用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颜色宝宝分别躲在伞下、花丛中,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孩子们进行了积极地观察和寻找,并回答出“某某颜色宝宝藏在XX”游戏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在活动中,孩子们既认识了解了颜色,又发展了观察力、思维力,培养了小班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不管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都是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

 

  • 【发布时间】2015/8/5 16:39:04
  • 【点击频次】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