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陪伴孩子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孩子刚上一年级,对正规学习生活不适应,内心充满紧张,惊疑,这时候家长的陪伴是必要的,但是陪伴孩子要讲究科学,家长要弄明白: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确?
陪伴孩子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不用陪伴,能独立,自信地学习,也就是说,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指导孩子逐步学会怎样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使孩子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孩子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让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强,家长不督促就不完成作业,家长不点头孩子就不相信自己。陪伴孩子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陪伴学习
为什么家长陪伴一年级孩子学习是必要的呢?一年级孩子刚刚开始正式学习,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家长陪伴孩子的主要目的,就是督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关心孩子做题是对是错。
家长陪伴孩子作业,首先应特别提醒孩子不分心,尤其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孩子,做几分钟作业就停下来,弄弄这,捣捣那,这时家长就要提醒他,“不要边做边玩,要专心往下做。”这样,陪伴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孩子在学习、作业时就会专注起来。
家长特别要注意一个问题:陪伴学习不能在孩子身边太近,人为造成孩子分心。要静静地让孩子自己做作业,力求保持孩子思路不受干扰,孩子做作业,家长不要一会递水,一会削水果,不停地打断孩子思路,也不能盯着孩子写的每一个字,稍稍有错就大声纠正,或训斥孩子,这些做法都会使孩子分心,很难形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陪伴孩子学习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不要孩子稍微有一点不懂就赶快详尽地解答,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钻研的好习惯,孩子独立钻研、独立完成了作业,应及时鼓励,增强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这样才能达到“陪伴是为了孩子的独立,主动地学习”的目的。在整个一年级,家长陪伴孩子学习,使孩子达到一个什么标准呢?一个是学习时不分心;二是孩子有兴趣自己独立作业(尽管作业会有错误)。能做到这两点,就为二年级以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逐渐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如计算正确度、计算速度、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等。
二、陪伴玩耍
现在独身子女居多,常常由家长陪着玩,打羽毛球、跑步、玩耍等,这里要提醒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与伙伴一起玩。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正式进入了一个团体、班集体,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大大扩展,有了更多的同龄伙伴,这是孩子社会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在这个团体中,在与很多伙伴交往中,才能学会社会适应,学会与人相处,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
一项对大城市一年级小学生的调查表明,67%以上的孩子在放学后和节假日里是跟家长一起玩,这对孩子人际协调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城镇居住的特点比较妨碍孩子与伙伴一起玩耍,但家长要想办法创造条件让孩子尽可能与伙伴一起玩。有的家长说;“孩子在一起玩耍要闹别扭,不如我们陪着他玩,没有矛盾。”也有家长怕麻烦,图清净,不让孩子到伙伴家玩,也不欢迎其他孩子到家里来,这都是家长不懂得小伙伴对孩子是何等重要!人与人之间都是在矛盾中相处的,孩子在闹别扭中才能逐渐学会处事待人的道理和经验,孩子必须要拥有这个经历,这种经历是家长代替不了的。因此家长要支持孩子与其他伙伴一起玩,在孩子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指导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果不与伙伴一起玩,孩子永远也学不会,有一位家长很重视这一点,带孩子上动物园,就让孩子邀来好朋友一起去,虽然多花了一点钱,但家长认为孩子与伙伴一起更重要,这点钱花的值。
况且,家长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陪孩子玩。如果我们来划分一个比例,一年级孩子玩耍游戏的时间和次数,70%-80%应与伙伴一起,20%-30%与家长一起,随年龄增长,与伙伴一起玩的时间还应逐渐增加。所以,即使节假日、双休日,家长也应鼓励孩子呼朋唤友找自己的伙伴玩耍,邀请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这对孩子,尤其对独生子女是及其重要的。
三、接送孩子
小学一年级孩子上学、放学家长都要接送,主要原因是城市交通、治安现状对孩子的安全有威胁。孩子还小,家长给予保护是完全必要的,但这里同样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接送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起孩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不能因为接送孩子而使孩子越来越胆怯,越来越依赖。
陪伴孩子的正确方法
——送给一年级孩子的年轻父母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一小 郭晓洁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也就比以前忙碌,除了孩子中午要回家吃饭,要接送孩子过马路外,还多出一个陪伴孩子学习的问题,晚饭后往往是家长陪着孩子做作业,周末陪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学琴学画,学舞蹈,至于生活料理,更是无微不至
孩子刚上一年级,对正规学习生活不适应,内心充满紧张,惊疑,这时候家长的陪伴是必要的,但是陪伴孩子要讲究科学,家长要弄明白: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确?
陪伴孩子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不用陪伴,能独立,自信地学习,也就是说,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指导孩子逐步学会怎样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使孩子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孩子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让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强,家长不督促就不完成作业,家长不点头孩子就不相信自己。陪伴孩子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陪伴学习
为什么家长陪伴一年级孩子学习是必要的呢?一年级孩子刚刚开始正式学习,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家长陪伴孩子的主要目的,就是督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关心孩子做题是对是错。
家长陪伴孩子作业,首先应特别提醒孩子不分心,尤其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孩子,做几分钟作业就停下来,弄弄这,捣捣那,这时家长就要提醒他,“不要边做边玩,要专心往下做。”这样,陪伴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孩子在学习、作业时就会专注起来。
家长特别要注意一个问题:陪伴学习不能在孩子身边太近,人为造成孩子分心。要静静地让孩子自己做作业,力求保持孩子思路不受干扰,孩子做作业,家长不要一会递水,一会削水果,不停地打断孩子思路,也不能盯着孩子写的每一个字,稍稍有错就大声纠正,或训斥孩子,这些做法都会使孩子分心,很难形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陪伴孩子学习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不要孩子稍微有一点不懂就赶快详尽地解答,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钻研的好习惯,孩子独立钻研、独立完成了作业,应及时鼓励,增强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这样才能达到“陪伴是为了孩子的独立,主动地学习”的目的。在整个一年级,家长陪伴孩子学习,使孩子达到一个什么标准呢?一个是学习时不分心;二是孩子有兴趣自己独立作业(尽管作业会有错误)。能做到这两点,就为二年级以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逐渐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如计算正确度、计算速度、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等。
二、陪伴玩耍
现在独身子女居多,常常由家长陪着玩,打羽毛球、跑步、玩耍等,这里要提醒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与伙伴一起玩。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正式进入了一个团体、班集体,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大大扩展,有了更多的同龄伙伴,这是孩子社会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在这个团体中,在与很多伙伴交往中,才能学会社会适应,学会与人相处,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
一项对大城市一年级小学生的调查表明,67%以上的孩子在放学后和节假日里是跟家长一起玩,这对孩子人际协调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城镇居住的特点比较妨碍孩子与伙伴一起玩耍,但家长要想办法创造条件让孩子尽可能与伙伴一起玩。有的家长说;“孩子在一起玩耍要闹别扭,不如我们陪着他玩,没有矛盾。”也有家长怕麻烦,图清净,不让孩子到伙伴家玩,也不欢迎其他孩子到家里来,这都是家长不懂得小伙伴对孩子是何等重要!人与人之间都是在矛盾中相处的,孩子在闹别扭中才能逐渐学会处事待人的道理和经验,孩子必须要拥有这个经历,这种经历是家长代替不了的。因此家长要支持孩子与其他伙伴一起玩,在孩子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指导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果不与伙伴一起玩,孩子永远也学不会,有一位家长很重视这一点,带孩子上动物园,就让孩子邀来好朋友一起去,虽然多花了一点钱,但家长认为孩子与伙伴一起更重要,这点钱花的值。
况且,家长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陪孩子玩。如果我们来划分一个比例,一年级孩子玩耍游戏的时间和次数,70%-80%应与伙伴一起,20%-30%与家长一起,随年龄增长,与伙伴一起玩的时间还应逐渐增加。所以,即使节假日、双休日,家长也应鼓励孩子呼朋唤友找自己的伙伴玩耍,邀请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这对孩子,尤其对独生子女是及其重要的。
三、接送孩子
小学一年级孩子上学、放学家长都要接送,主要原因是城市交通、治安现状对孩子的安全有威胁。孩子还小,家长给予保护是完全必要的,但这里同样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接送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起孩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不能因为接送孩子而使孩子越来越胆怯,越来越依赖。
- 【发布时间】2015/8/31 16:49:35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