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学习习惯 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 勾祖鹏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学习习惯 提高教学实效

 

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中心小学 勾祖鹏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促人向上,又具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功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让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英国思想家洛克说:“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古往今来在学术上有成就者,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从幼年起人就应该通过教育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就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晚临睡之前,自觉地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为第二天学习做好准备;上课铃声响会自觉走进教室;放学回到家,电视英语节目时间一到,就自觉地打开电视机等等。这些事情,假如都是靠钟点、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那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心烦意乱。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人潜意识的学习。多数学生有这样的体验,在心理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常常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贪玩了。但鬼使神差不能自制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实际这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想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对于学习就有一种亲合心理,自觉地从心底把学习当成首要任务。学习是一种乐趣,不学习就难受,连睡眠做梦的内容都跟学习有关。这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着他按平时习惯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一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请两组知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乘法习题;第二组听完故事,再做简单的乘法习题。同样的时间之后,检查乘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位学生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再比如:一个人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双手齐下,其结果是方也不方,圆也不圆。古人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认真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智能,增强人的发明和创造力。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通过思考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同样用水壶烧水,普通人烧出来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气机;生活中手被草叶化破了,普通人只会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看到苹果掉到地上,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有人善于认真思考,体会到自然界的微弱刺激就会激起灵感的火花。
  目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家长对孩子的各种事情都想得很周到。如老师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布置调查的作业时,尽管时间允许,有家长还是全包下来,帮忙到底。结果使学生养成了遇到困难绕着走的坏毛病,学习中每当遇到难题,都会总想依靠父母,依靠老师,缺乏钻研精神。长期下去,这样的学生肯定会被淘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战胜困难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
  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然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同样,知识也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的学习缺乏相应的计划,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的,老师推一下,他就动一下。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方面,喜欢搞临考突击。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不留作业,就玩个痛快。记忆内容欠帐,复习知识欠帐,导致知识的链条断裂,老师讲课跟不上节奏。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因此,养成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习惯,是实现目标,获得知识的法宝。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朝养成,也不是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讲要求,要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伐一致。否则降低了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自己有偏离,立即调整。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端正,上课时精神不集中,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等。应该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跟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儿童的心田本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份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份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份习惯,收获一种品德;播种一份品德,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生成长非常重要。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仔细分析。会体会到教育家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尤其是在学生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有效地利用时间,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发布时间】2015/8/31 16:51:07
  • 【点击频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