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浅议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贵州省玉屏县大龙中学 殷家慧
【摘 要】 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笔者认为首先要重塑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其次要开放课堂教学,营造民主氛围;再其次要师生合作探究,凹显学习主体;更要教师学会倾听,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 探究;和谐;构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一堂生动的数学课应该是由学生全员参与,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如何让数学课堂和谐起来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一、 重塑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1、重视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指在情感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从教师的言语、行为、举止上流露出来,为学生所察觉;感受学生以教师的情感也会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中表现出来,为教师心领神会。彼此情感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形成情感回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例如,一位教师借班上课,与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学生不再拘束,马上活跃起来。一个课堂导入的交流,老师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扮演着学大朋友的角色,与学生拉近了关系,获得了学生的角色认同,这样师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和尊重,彼此接纳和理解的关系,教育就能为学生接受,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主动积极。
2、 实现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和重要方面。和谐的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要适时放弃易造成师生以话障碍的三尺讲台,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成为学生的一员。同时也提倡和学生交换一下角色,让学生上台做老师。如在“拼图”和“一题多解”时就可用这种方式。教师要把微笑,把掌声带进课堂,要让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贯穿于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探究等多种能力。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这样的角色转换,让课堂气氛更融洽,让学生的学习更投入,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
二、 开放课堂教学,营造民族氛围
1、开放的情景创设
开放式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体,充分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有“挑战可摘”,突出了和谐的主题,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也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以宽容、友善、平等的“引导”心态对待每个学生,使他们身心舒展起来,然后通过开放情景的创设、开放的问题引入,提供学习材料、假设问题等办法,交给学生具有探索性的数学学习任务,使学生具有体验活动的广阔空间。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浏量物体的高度》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二十五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里利用准备的标杆、皮尺、平面镜等测量工具测量旗杆的高度,然后回教室,再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请所有的学生谈对多边形的感受,然后各小组长做小结,向全班同学汇报,再进行学生辩论,通过学生自己测量的直观感受后,再让学生说明如何利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测量,计算物体的高度,最后共同总结出利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测量,计算物体的高度的几种方案。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字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在增强相互协作的同时,经历成功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
三、 师生合作探究,凸显学习主体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机会让给学生。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的自主体验。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进行集体的“合”,又可以进行分类指导“分”,这样就体验和谐数学课堂。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时,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若干绑长方形白纸与一把剪刀,笔者首先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讨论小组,然后发下任务单,根据单子进行操作:
(1) 问能否一剪子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如何剪?
(2) 思考两底角有什么性质?如何论证?
(3) 如何折出一个点到三顶点等距?一个点到三边等距?
(4) 有一张正方形的纸张,如何折出一个正三角形?并画出对应的图形?写出依据。
(5) 若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你能不能过其中一个点剪一刀,使剪出的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剪法画图。
(6) 学习了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更好的创意吗?你对数学老师还想说此什么?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单后,通过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各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有的学生把白纸对折,展开后即得一个等腰三角形;有的同学剪了一个钝角等腰三角形,他们都注意到了剪的过程中的折痕地位,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他们领悟到要转化为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很自然想到添底边上中线,底边上高、顶角平分线的证法……,有的学生说:“数学课同劳技技课一样,真是太有趣了”;有的说:“数学课这样教的话,我们都学得会,我们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组织,指导的地位,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把课堂教学回归为师生或生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做到新身体验,和谐发展。
四、教师学会“倾听”,学生体验成功
和谐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倾听”,采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画法”等方法来形成,例如:笔者在“直接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新课讲完后,组织学生进行编题,解题比赛,一开始,就发现平时几乎不举手发言,成绩较差的学生,编出一道题:解方程2x+4=0,很快引起众学生的笑声,稍后学生安静了,笔者带着严肃的表情说:“这位同学今天能大胆发言,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班级中今天还有难比他的进步更大?这道题目编得很有针对性!”这时,学生的表情严肃了,笔者又把话题一转,当然,这个方程可以化为x=-2的形式,这个方程你会解吗?见学们眨眨眼,有的甚至张大嘴巴,笔者让学生同桌相互讨论……后来,学生都注意到了这个方程没有实数根。笔者对这位同学发言的肯定,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许多学生自编题目,自解题目,有的还编出了开放题,阅读题,证明题等,做到了人人参与,形式多样,数学课堂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场所。
在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所有学生去探索。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开放广阔的空间,仔细体会各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评判,点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民挥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得到自由的、和谐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5/9/22 12:22:20
- 【点击频次】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