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
一、思想开放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出现了重智轻德、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分数轻创造“火花”、重整体统一轻个性特长等封闭教学思想。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要开放,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尤其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主要依赖于理想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才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要树立爱生如子、为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时空开放
传统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关闭在“围墙”内,按年龄、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班级,使用统一教材,安排固定教师按编制的课程表上课,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思潮下,“时间战”禁锢了学生的时空,“题海战”束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严重扼杀了学生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压抑着学生的创新潜能。
反对封闭式教学,并不是取消课堂教学,而是要拓宽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弹性化、多样化趋势”。一是“刻板式的时间模式”将被打破,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一旦展开,便不多加限制,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长课、短课;二是教室空间结构多样化,不是课堂桌凳和讲台的简单组合,可以出现一些“实验角”、“科学角”、“创造角”之类的“特区”;也可以集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于一身的“多功能教室”;学生的座位可以“行列式”变成“马蹄形”进行小组学习。学生除了拥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固定教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活动教室,走进第二课堂。
反对封闭式教学,也不一定要拆“围墙”,而是要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自然即是课本”的思想,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期间的时间和课外作业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及时打开学校大门,大胆地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参观观察、去操作实践、去体验感悟……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自由的时空中发展特长。
三、资源开放
资源开放就是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应用价值。
首先是物资资源的开放。要适时安排时间,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让学生真正从中增长知识,学会操作。
其次是教师资源的开放。倡导学校内的每一位教师要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随时请教任何一位教师,而不受年级、班级限制;对教师这一概念要有开放性的理解,以“能者为师”为原则,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社会上的能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方面知识已会的学生,也可以临时成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小先生”,以兵教兵,这种近距离平等的交往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
四、课堂开放
形式开放。“未来学校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更为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模式要大胆改革。一是形式要以“活动化”模式为主,有“小组合作学习”,有演讲、讨论、参观、实践、劳动、制作等活动形式;二是要充分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甚至动足,以达到动智、动情的最高学习境界。
内容开放。教学内容上不但要教考试内容,而且要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的非考试内容;不但要教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涉及到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学科间整合、渗透。
作业开放。针对“试卷中”有开放性试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具有可研究性的开放性作业。
五、评价开放
开放式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一套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做到“四个延伸”,即从考试向考查延伸、从期末向平时延伸、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在试卷内容上做到“五个渗透”,即渗透观察现象、渗透实验操作、渗透知识运用、渗透课外知识、渗透开放题目。特别要注意评价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合格的基础上,设立多种指标,在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目标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学生异步发展,实行异步考试,要允许一部分学生先“富裕”起来,要多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教学之我见
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屯中心小学 齐艳录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实施开放性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课堂教学开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思想开放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出现了重智轻德、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分数轻创造“火花”、重整体统一轻个性特长等封闭教学思想。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要开放,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尤其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主要依赖于理想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才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要树立爱生如子、为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时空开放
传统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关闭在“围墙”内,按年龄、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班级,使用统一教材,安排固定教师按编制的课程表上课,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思潮下,“时间战”禁锢了学生的时空,“题海战”束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严重扼杀了学生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压抑着学生的创新潜能。
反对封闭式教学,并不是取消课堂教学,而是要拓宽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弹性化、多样化趋势”。一是“刻板式的时间模式”将被打破,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一旦展开,便不多加限制,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长课、短课;二是教室空间结构多样化,不是课堂桌凳和讲台的简单组合,可以出现一些“实验角”、“科学角”、“创造角”之类的“特区”;也可以集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于一身的“多功能教室”;学生的座位可以“行列式”变成“马蹄形”进行小组学习。学生除了拥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固定教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活动教室,走进第二课堂。
反对封闭式教学,也不一定要拆“围墙”,而是要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自然即是课本”的思想,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期间的时间和课外作业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及时打开学校大门,大胆地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参观观察、去操作实践、去体验感悟……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自由的时空中发展特长。
三、资源开放
资源开放就是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应用价值。
首先是物资资源的开放。要适时安排时间,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让学生真正从中增长知识,学会操作。
其次是教师资源的开放。倡导学校内的每一位教师要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随时请教任何一位教师,而不受年级、班级限制;对教师这一概念要有开放性的理解,以“能者为师”为原则,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社会上的能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方面知识已会的学生,也可以临时成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小先生”,以兵教兵,这种近距离平等的交往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
四、课堂开放
形式开放。“未来学校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更为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模式要大胆改革。一是形式要以“活动化”模式为主,有“小组合作学习”,有演讲、讨论、参观、实践、劳动、制作等活动形式;二是要充分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甚至动足,以达到动智、动情的最高学习境界。
内容开放。教学内容上不但要教考试内容,而且要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的非考试内容;不但要教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涉及到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学科间整合、渗透。
作业开放。针对“试卷中”有开放性试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具有可研究性的开放性作业。
五、评价开放
开放式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一套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做到“四个延伸”,即从考试向考查延伸、从期末向平时延伸、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在试卷内容上做到“五个渗透”,即渗透观察现象、渗透实验操作、渗透知识运用、渗透课外知识、渗透开放题目。特别要注意评价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合格的基础上,设立多种指标,在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目标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学生异步发展,实行异步考试,要允许一部分学生先“富裕”起来,要多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 【发布时间】2015/9/22 12:23:06
- 【点击频次】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