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作者】 李永林 桂 滨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贵州省六枝特区第二中学 李永林 桂 滨

 

  【摘 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先有一套以符合学校实际且成熟的教学模式为载体,通过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来进行实践,又要在实施加强培训,强化细节意识,严格执行评价和奖励机制,还要编写制作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还要给学生足够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深入的讨论,更要在同一个班的所有学科同时进行实践。
  【关键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和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兴起,学生自主学习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课堂改革中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呢?根据课堂改革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教育同仁共享。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要以符合学校实际且成熟的教学模式为载体,通过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来进行。
  1、各学校的实际存在差异。
  各地的学校,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校园的大小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区位优势不同等,各学校的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有的学校在发达地区,师资水平高,教学理念超前,政府投入大,环境优美,有教学改革的大环境,教学改革容易推进。有的学校在落后地区,师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教学改革的大环境,教学改革不易推进。有的学校是当地的名校,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教师年龄较大,思想比较守旧。有的学校是当地的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令人忧虑,但年轻人多,思想活跃。有的学校生源质量比较好,有的学校生源质量比较差。有的学校有住宿,学生要上晚自习,有的学校没有住宿,全部属于走读生…由于些不同,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就不相同。
  2、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是自己探索出来,符合学校实际且成熟的。
  如果作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还出在研究阶段,探究之中,就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实践,用之来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过程中就会随时进行改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利。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一套适合学校实际且成熟的教学模式,然后按照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才可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就要有符合学校实际且成熟的教学模式为载体,然后按照这种教学模式的环节来进行研究。
  二、加强课改前的培训,强化细节意识,严格执行评价和奖励机制。
  有了适合学校实际切成熟的教学模式以后,还要在课堂改革前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强化培训,强化细节意识,严格执行评价和奖励机制。
  1、加强课改前的培训,强化细节意识。
  在按照适合且成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中,要在课改前加强利用足够的时间对教师和学生的强化培训。通过培训,不仅让教师熟练掌握课改教学模式的整个流程,知道每个环节的内容、要求及关注的重点,洞察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预设解决措施。而且让学生熟练掌握整个教学模式的流程,知道各个环节的内容、要求和注意的重点,并能按流程进行学习。同时,要强化细节意识。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强化细节意识,从大局着眼,从细节入手,从细微处抓好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才能为在课堂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
  2、严格执行评价和奖励机制。
  评价奖励性机制是保证课堂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按照课堂改革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表现,严格按照评价机制对各小组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要根据评价的结果对表现有意的小组进行各种方式的奖励,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因此,只有严格执行对各小组及学生评价机制和奖励性机制,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改革的积极性,才能“强制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三、编写制作的学案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探究学习过程。
  1、编写制作的学案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学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编写制作的学案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案也叫导学案。这里的“导”是指导、引导意思。这里的“学”是学生的“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它不是教师的“讲”,也不是教师的“教”,它是以学生的“学”为根本要求的。这里的“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学生完成的题目、练习。因此,编写制作的学案要突出体现“导学”,关健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对知识的强化训练,要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的问题设置,阶梯式的呈现相关知识和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有这样,学案才会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学案编写制作要有利于进行探究学习。
  学案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指南针。而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更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编写制作的学案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内容要由易到难,有序引导,逐层探究,渐进生成。其次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引起学生质疑、共鸣、解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案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编写制作的学案才会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给学生足够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深入的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不仅要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而且要教学生学会深入讨论。
  怎样才算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呢?又怎教学生学会深入讨论呢?
  1、 给学生预留出学生讨论的时间。
  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预设出学生讨论所需的时间,然后在安排学生讨论时按照预设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如果出现延时的情况,不要拘泥时间规定,要根据具体记情况适当延长讨论时间,然学生能够深入讨论。
  2、 教学生学会深入讨论。
  过去我总是认为,讨论很简单,就是让大家说,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多数讨论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只是让学生说说而已,讨论只是一种形式而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实践,我觉得讨论并不是那么回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的,讨论,特别是深入讨论是学生思想的交流,是观点的碰撞。深入讨论要求学生要学会倾听。在别人发表意见的时候,不仅认真倾听,而且将别人发表意见中最好的观点和存在问题的观点或不赞同的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发表自己看法的依据和基础。深入讨论也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自己发表意见时,将别人发表意见中最好的观点和存在问题的观点或不赞同的内容纳入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当中不仅肯定别人好的方面,而且指出别人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讨论才是学生思想的交流,是观点的碰撞,才是深入的讨论 。因此,只有教学生学会了深入讨论,并留给足够的讨论时间,才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在课堂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要在一个班的所有学科同时进行,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是在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改变的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也要求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 学模式。因此,只有所有学科同时进行课堂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为只是个别几个科目在课堂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适应困难。一方面,学生在一天中,这节课是新课堂,教师这么要求,学生要适应这节课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下一节课是传统课,教师有另外的要求,学生又要适应传统课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要求不同,要求经常变换,两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会相互干扰,相互影响,就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不易养成。只有所有学科同时进行课堂改革,学生才会在强化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效果才会好。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既要以符合学校实际且成熟的教学模式为载体,通过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来进行,又要加强课改实施前的培训,强化细节意识,严格执行评价和奖励机制,还要编写制作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案。同时,还要给学生足够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深入的讨论,更要在同一个班的所有学科同时进行。

 

  • 【发布时间】2015/9/22 12:23:50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