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转变学困生
【关键词】 ;
【正文】
一、 对学困生要有偏心
通常老师只偏心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我却认为对学困生尤其需要来一点偏心,向他们倾注自己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这样,情相通则理可达,亲其师才信其道。
二、 对学困生要有信心
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外因主要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内因则是性格、意志等因素。老师只有细心观察,深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实效。例如我班有一学生,作业不做,上课捣乱,我开始也做了大量的转化工作,但都没有成效。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这个学生贪玩,自制力非常差。他的家长也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于是,我与其家长紧密配合,交流他每天的学习情况,督促他完成学习任务。到目前为止,该生的转化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让学困生树立起信心
信心是两方面的,一是老师对改变学困生的工作要有信心。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是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学困生学习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由于多年的挫折积累,学生学习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不敢表露自己的学习情况,不管会与不会,他总默默无语,不敢面对同学与老师,总以为自己是鄙小的,永远不如别人。针对这样的学习心理,如果老师一味地辅导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实际上学困生身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同时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瞩目的“闪光点”。老师应当选择时机,加以表扬、鼓励,使他树立起信心。
我班有一名学困生,沉默寡言。一次课堂提问他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但回答却是错的,我把问题讲清楚了以后,便说:“某同学虽然没有答对,但他举了手说明他认真思考了。我相信,他只要积极思考每道题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同学们都热烈地为他鼓掌,他把深埋着的头抬起来,坐的更端正了。这一节课,他比以往都认真。
四、对学困生始终要有耐心
对学困生,老师切记不耐烦。一个知识点、一道题,对大部分同学讲一遍就能听懂,对学困生却要花上两倍、三倍的时间。这时,老师就更需要耐心,作必要的个别辅导,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讲解,知道他弄懂为止。
课堂提问要有耐心。学困生回答问题一般不完整,老师应注意多加提示,引导他们完整地回答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度。练习中多巡视提示,以让他们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作业,逐渐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平等地位。这样用老师的爱心就会唤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五、 对学困生要有恒心
学困生的进步往往具有曲折反复的特点。为此,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不鄙视他们,应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个学生,对学困生更要关怀备至。对他们从不批评,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组织的每项活动,希望他们成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从培养自信与激发兴趣入手,多加关爱,用老师的爱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他们改正的缺点和错误,以后可能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这种现象,老师应该正确对待,咬定青山不放松,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方能水到渠成。
只要我们常怀爱心,以心换心,相信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定能有所收获。
浅谈如何转变学困生
新疆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八十四户中心学校 汪丽丽
如何对待学困生,是我们教学中应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学困生的转化应立足课堂,对他们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老师的爱心唤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根本上促使学困生的转化,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下面谈谈我在“学困生的转化”教学工作中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 对学困生要有偏心
通常老师只偏心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我却认为对学困生尤其需要来一点偏心,向他们倾注自己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这样,情相通则理可达,亲其师才信其道。
二、 对学困生要有信心
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外因主要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内因则是性格、意志等因素。老师只有细心观察,深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实效。例如我班有一学生,作业不做,上课捣乱,我开始也做了大量的转化工作,但都没有成效。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这个学生贪玩,自制力非常差。他的家长也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于是,我与其家长紧密配合,交流他每天的学习情况,督促他完成学习任务。到目前为止,该生的转化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让学困生树立起信心
信心是两方面的,一是老师对改变学困生的工作要有信心。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是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学困生学习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由于多年的挫折积累,学生学习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不敢表露自己的学习情况,不管会与不会,他总默默无语,不敢面对同学与老师,总以为自己是鄙小的,永远不如别人。针对这样的学习心理,如果老师一味地辅导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实际上学困生身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同时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瞩目的“闪光点”。老师应当选择时机,加以表扬、鼓励,使他树立起信心。
我班有一名学困生,沉默寡言。一次课堂提问他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但回答却是错的,我把问题讲清楚了以后,便说:“某同学虽然没有答对,但他举了手说明他认真思考了。我相信,他只要积极思考每道题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同学们都热烈地为他鼓掌,他把深埋着的头抬起来,坐的更端正了。这一节课,他比以往都认真。
四、对学困生始终要有耐心
对学困生,老师切记不耐烦。一个知识点、一道题,对大部分同学讲一遍就能听懂,对学困生却要花上两倍、三倍的时间。这时,老师就更需要耐心,作必要的个别辅导,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讲解,知道他弄懂为止。
课堂提问要有耐心。学困生回答问题一般不完整,老师应注意多加提示,引导他们完整地回答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度。练习中多巡视提示,以让他们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作业,逐渐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平等地位。这样用老师的爱心就会唤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五、 对学困生要有恒心
学困生的进步往往具有曲折反复的特点。为此,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不鄙视他们,应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个学生,对学困生更要关怀备至。对他们从不批评,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组织的每项活动,希望他们成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从培养自信与激发兴趣入手,多加关爱,用老师的爱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他们改正的缺点和错误,以后可能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这种现象,老师应该正确对待,咬定青山不放松,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方能水到渠成。
只要我们常怀爱心,以心换心,相信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定能有所收获。
- 【发布时间】2015/9/22 12:30:06
- 【点击频次】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