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重视看图说话写话、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 王道兵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重视看图说话写话、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贵州省三都县都江镇交德小学 王道兵

 

  看图说话、写话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意思完整、表达清楚的一句话,并写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要从低年级就注意培养,看图说话、写话就是作文初步的训练。首先,要选好图。使学生说话的图意要明确,色彩要鲜明,对学生有吸引力。一幅图可以供学生说的点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点,把它说清楚。图画要接近真实,图画越真实,学生认识事物就越真切。说话写话就会取的一定的效果。
  -、怎样进行看图说话、写活
  看图写话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就是指导学生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看图说话是指导学生看图后进行说话训练、看的图可以是单相图,可以是多描图,也可以从图上的内容说开去。说话之后,要求学生将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看图说话、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能力的初步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作文的第一步。一幅图要让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首先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引导有顺序看图,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看图写话,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二、说话、写话的内容
  看图说话、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看到一幅图,到底应当让学生说些什么呢?说话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白看图说话、写话一定要有这几方面的内容才箅说清楚了:“图上画的”“嘴里说的”、“心里想的”。“图上画的” 属说话的前提,不同的图画有不同的观察方法,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观察重点。图中有人物的,主要观察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再看他们的外貌、表清、服装、动作……要让学生回答:“什么时候?是谁?干什么?怎么样?”如果是景物、事物,就要让学生回答“什么?怎么样?”“嘴里说的” 图上有人或动物参与活动,要让学生思考:此时此境,他〈它)们会说些什么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图画上人物(动物)的表情、神态、动作,进行合理的想象。“心里想的” 图画描绘的只是生活中的瞬间情景,只是静态的生活画面。看图说话还要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从静态到动态,从瞬间到过程。一般说来,看图说话应说出这几方面的“想:一方面是说出图中的人(动物)在情录中有什么样的想法。教师要利用恰当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图画带景中,假设自己是画中人,能想“自己”以前干了什么?以后又会怎么做?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说出看了这一〈几)描图后自己的感想,自己从中受到了怎样的教育和启发。如果是多福画,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联想图画外所发生的事情,把几幅图的意思串起来。学生从这几方面的内容去思考,再合理地组织语言,把它表达清楚、完整。看图说话、写话就达到了目的,收到了实效。
  三、训练学生,说话、写活的步骤
  小学生喜欢看图,所以,运用内容丰富的图片来训练说话、写话有利于学生写作。在训练中,教师要注意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启发,做好看、说、写三个环节。看 主要是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有很多,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从部分到整体等等。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图画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弄清图画内容。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的重点,找到图画主要表现的东西,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意图。
  说 训练学生把观察到的、联想到的、想象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抓住画面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活动: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句子完整,表达清楚;从单幅图到多幅图、从说几句话到说连贯的一段话;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
  写 学生把图看清楚、说明白了,就要让学生写,把自己所说的话认真写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意思完整,正确运用书面语言,少写错别字,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
  总之、合理的想象能培养想象力,看图说话,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看图写话,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创设园地。看图说话、写话要鼓励学生多思考,用自已的话来表达,让他们各抒己见。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注意他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起学生说、写的积极性,使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5/9/22 12:31:15
  • 【点击频次】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