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习作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浅谈
【关键词】 ;
【正文】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确定旋律的基调音:声情并茂地“读”
读有“广义”的读和“狭义”的读。“广义的读”指读“有字”的书和生活这部“无字”的“活”书。在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方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体验生活这本“无字书”,二是海量阅读“有字书”。
1.体验生活“无字书”──拓展视野。(1)观察自然生活。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磁场。我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开发大自然里蕴藏的无穷的习作宝藏。亲近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动植物为友,与自然现象同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命,教室的窗台,家里的阳台都是孩子们种植花草,饲养昆虫、小动物、鸟类的主要场所,观察它们的生长特点和变化过程,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懂得珍爱生命。这样,孩子们把各种亲身体验表达出来,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作。(2)感受社会生活。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发社会生活中蕴藏的习作宝藏。孩子们利用闲暇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恐龙地质公园、博物馆、舜帝庙、暴龙馆、名人馆、王尽美纪念馆等馆所。游览了“刘墉板栗园”“半岛花卉园”“惠发食品厂”“得利斯公司”等场所,写下了一篇篇感受不同、发自内心的日记。
(3)品读学校生活。开展每天写一句感言活动。每天放学前让学生在“心语”本上写一句感语,表达自己的得失;建立“寻找身边的真善美故事”积累本。把自己的发现随时记录下来;每周讲述一个班级故事给家长听。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放风筝”“拔河”“做游戏”“跟踪小蜜蜂的行踪”“测验小蚂蚁的智商”,观察瓢虫“走钢丝”“飞檐走壁”……
(4)体验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环境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开展当一天家长、做饭、买菜、洗衣、收拾房间等体验活动,把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写在日记里,然后在班上交流。
2.海量阅读“有字书”──练就内功。学生缺少“写作源头活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阅读积累。为了让孩子们读好书,我和家委会成员一起讨论,为班级建立了阅读空间──书香园,每天中午,我和孩子们围坐在书吧里共读他们喜欢的童书、绘本,我们交流、讨论,知识的芳香不断散发着,可以说,中午成了孩子们一天中最期待、最开心的时刻。我相信,每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
我保证每天课堂上有一节课是学生的读书时间。让孩子们在教室里畅游书海,享受读书的乐趣,师生共读,共写随笔。课外阅读学生自己制定计划,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读两本好书。为确保“有书可读”,学校、班级建立了图书角,人人家里还建立了个人“小书库”。为了确保读书的质量,我还出台了读书“约法四章”:边读边写,读写结合;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注意思考,收获体会;囫囵吞枣,切记不可。现在这些已成为他们的阅读习惯。
(二)探寻旋律的和弦音:聚精会神地“思”
“思”是对感性知识内化、提炼、升华的过程。思有“广义”的思和“狭义”的思。“广义”的思:一是基于他人作品的“思”。可以理解为思考、体会、感悟等。在阅读时,能根据自己已有经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中字词句段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写读后感,作批注等;二是来自对生活的“思”。即到自然界、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观察体验、调查访问……三是源于对自己作品的“思”。思选材立意,思设计提纲,思情感的表达等。“狭义”的思:是对本次习作的思,动脑想一想,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要求,把自己在实践中观察所得、切身体验、阅读收获进行梳理和总结。
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后,需要留给学生一定思考和回味的空间。其方法为:对照习作内容和要求,想一想:提炼怎样的主题,筛选哪些材料。构思文章结构,安排文章脉络。从整体上对文章有个初步的设想,为下段的“说”做好预设。
(三)用好旋律的滑音符:七嘴八舌地“议”
狭义的“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议“思”的结果。学生静思后,对文章的中心、结构有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进一步确定提炼主题、筛选材料、构思结构、安排脉络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献计献策,不断修改完善;二是议“写作方法”。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总结提炼出本单元例文或课文中呈现的突出的写作方法或回顾与本专题相关的写作方法,然后迁移运用。广义的“议”:议读书体会、议辩论会、议竞选班干部、议新闻、议班里的新鲜事……
(四)唱响乐曲主旋律:畅所欲言地“说”
讨论交流展现自己选择的事例,要表达的中心,写作提纲,习作内容等。这一环节是四步教学法中的重点,既是对前三步“读思议”的综合运用,又为下节课的“写”夯实了基础。
说按以下五步进行:说选材立意──说设计提纲──说习作──说文题──说赏评。
1.说选材立意。根据情寓事中,事例含情的要求,学生静思后,交流自己选择什么题材、要表达什么中心等。2.说设计提纲。提纲即思维的导图。提纲共分开头、重点、结尾三部分。学生迅速构思后,交流这三部分是怎么设计的。有能力的直接打腹稿,感觉没有把握的可以写出书面提纲进行交流。3.说习作。根据提纲,小组内口述习作。学生口述时要做到五要:一是要做到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明白;二是要用普通话,口述有感情;三可以用体态语;四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充满自信;五是要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4.说文题。文题是作文内容的浓缩,是文眼,所以拟定题目时要新颖,能概括所写内容。5.说赏评。赏评方法:一是紧扣习作实际,针对本次习作要求,突出个性特点;二是从选材、语言、内容、修辞等方面评价;三是评价要中肯,有针对性,充分肯定“闪光点”,同时指出习作中存在的不足。
赏评标准:评价时,要有独特见解。首先用放大镜看优点,然后用建议的方式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辅助评价标准:对于选材有创意的,立意深的,有个性的,口述有感情的,评价有价值的,得到老师肯定、同学认可的加倍计星。同学赏评作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作文的评判官,而变成了作文赏评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把赏评的权利还给学生。
小学习作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浅谈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官亚琼
小学作文问题很棘手,跟同事交流过,每个班级都普遍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作文教学陷入一个盲点。跟学生交流过,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可写,不知写什么,怎么写。”跟家长交流过,家长认为“学生不爱读书,不会写作。”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梳理,发现造成学生愁写作文的原因有六个方面:一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二是缺乏大量阅读积累;三是缺乏对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四是缺乏口头语言的训练;五是缺乏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六是教师旧观念的禁锢,重写轻说,忽视指导。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确定旋律的基调音:声情并茂地“读”
读有“广义”的读和“狭义”的读。“广义的读”指读“有字”的书和生活这部“无字”的“活”书。在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方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体验生活这本“无字书”,二是海量阅读“有字书”。
1.体验生活“无字书”──拓展视野。(1)观察自然生活。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磁场。我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开发大自然里蕴藏的无穷的习作宝藏。亲近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动植物为友,与自然现象同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命,教室的窗台,家里的阳台都是孩子们种植花草,饲养昆虫、小动物、鸟类的主要场所,观察它们的生长特点和变化过程,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懂得珍爱生命。这样,孩子们把各种亲身体验表达出来,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作。(2)感受社会生活。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发社会生活中蕴藏的习作宝藏。孩子们利用闲暇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恐龙地质公园、博物馆、舜帝庙、暴龙馆、名人馆、王尽美纪念馆等馆所。游览了“刘墉板栗园”“半岛花卉园”“惠发食品厂”“得利斯公司”等场所,写下了一篇篇感受不同、发自内心的日记。
(3)品读学校生活。开展每天写一句感言活动。每天放学前让学生在“心语”本上写一句感语,表达自己的得失;建立“寻找身边的真善美故事”积累本。把自己的发现随时记录下来;每周讲述一个班级故事给家长听。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放风筝”“拔河”“做游戏”“跟踪小蜜蜂的行踪”“测验小蚂蚁的智商”,观察瓢虫“走钢丝”“飞檐走壁”……
(4)体验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环境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开展当一天家长、做饭、买菜、洗衣、收拾房间等体验活动,把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写在日记里,然后在班上交流。
2.海量阅读“有字书”──练就内功。学生缺少“写作源头活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阅读积累。为了让孩子们读好书,我和家委会成员一起讨论,为班级建立了阅读空间──书香园,每天中午,我和孩子们围坐在书吧里共读他们喜欢的童书、绘本,我们交流、讨论,知识的芳香不断散发着,可以说,中午成了孩子们一天中最期待、最开心的时刻。我相信,每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
我保证每天课堂上有一节课是学生的读书时间。让孩子们在教室里畅游书海,享受读书的乐趣,师生共读,共写随笔。课外阅读学生自己制定计划,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读两本好书。为确保“有书可读”,学校、班级建立了图书角,人人家里还建立了个人“小书库”。为了确保读书的质量,我还出台了读书“约法四章”:边读边写,读写结合;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注意思考,收获体会;囫囵吞枣,切记不可。现在这些已成为他们的阅读习惯。
(二)探寻旋律的和弦音:聚精会神地“思”
“思”是对感性知识内化、提炼、升华的过程。思有“广义”的思和“狭义”的思。“广义”的思:一是基于他人作品的“思”。可以理解为思考、体会、感悟等。在阅读时,能根据自己已有经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中字词句段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写读后感,作批注等;二是来自对生活的“思”。即到自然界、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观察体验、调查访问……三是源于对自己作品的“思”。思选材立意,思设计提纲,思情感的表达等。“狭义”的思:是对本次习作的思,动脑想一想,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要求,把自己在实践中观察所得、切身体验、阅读收获进行梳理和总结。
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后,需要留给学生一定思考和回味的空间。其方法为:对照习作内容和要求,想一想:提炼怎样的主题,筛选哪些材料。构思文章结构,安排文章脉络。从整体上对文章有个初步的设想,为下段的“说”做好预设。
(三)用好旋律的滑音符:七嘴八舌地“议”
狭义的“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议“思”的结果。学生静思后,对文章的中心、结构有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进一步确定提炼主题、筛选材料、构思结构、安排脉络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献计献策,不断修改完善;二是议“写作方法”。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总结提炼出本单元例文或课文中呈现的突出的写作方法或回顾与本专题相关的写作方法,然后迁移运用。广义的“议”:议读书体会、议辩论会、议竞选班干部、议新闻、议班里的新鲜事……
(四)唱响乐曲主旋律:畅所欲言地“说”
讨论交流展现自己选择的事例,要表达的中心,写作提纲,习作内容等。这一环节是四步教学法中的重点,既是对前三步“读思议”的综合运用,又为下节课的“写”夯实了基础。
说按以下五步进行:说选材立意──说设计提纲──说习作──说文题──说赏评。
1.说选材立意。根据情寓事中,事例含情的要求,学生静思后,交流自己选择什么题材、要表达什么中心等。2.说设计提纲。提纲即思维的导图。提纲共分开头、重点、结尾三部分。学生迅速构思后,交流这三部分是怎么设计的。有能力的直接打腹稿,感觉没有把握的可以写出书面提纲进行交流。3.说习作。根据提纲,小组内口述习作。学生口述时要做到五要:一是要做到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明白;二是要用普通话,口述有感情;三可以用体态语;四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充满自信;五是要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4.说文题。文题是作文内容的浓缩,是文眼,所以拟定题目时要新颖,能概括所写内容。5.说赏评。赏评方法:一是紧扣习作实际,针对本次习作要求,突出个性特点;二是从选材、语言、内容、修辞等方面评价;三是评价要中肯,有针对性,充分肯定“闪光点”,同时指出习作中存在的不足。
赏评标准:评价时,要有独特见解。首先用放大镜看优点,然后用建议的方式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辅助评价标准:对于选材有创意的,立意深的,有个性的,口述有感情的,评价有价值的,得到老师肯定、同学认可的加倍计星。同学赏评作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作文的评判官,而变成了作文赏评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把赏评的权利还给学生。
- 【发布时间】2015/9/22 12:46:32
- 【点击频次】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