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良好的常规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良好的常规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一幼儿园 敬木兰
【摘 要】 良好的常规对于班级保教秩序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幼儿的规则教育融合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从而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要求,常规看似无形,但它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好的班级常规管理是保育和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 班级常规;管理;幼儿教师;家长;快乐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班级常规是指幼儿要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在园日常生活、教学、游戏等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能够让幼儿园保证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涵盖面比较广,不仅有教育教学,还有生活常规,包括游戏等活动。而生活常规涵盖了用餐、喝水、午睡、入厕、盥洗等小的细节。
一、多法并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在幼儿园的孩子集中在4——6岁这个年龄段,他们的特点是年龄偏小、自制力欠缺,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可塑性强。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常规培养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量身定制,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将常规进行到底。
⑴标记法
针对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善于遗忘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绘制成色彩鲜艳、形象有趣的各种图案,贴在显眼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无声的老师,提醒孩子作出正确的行为反应,以此来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
例如:正确洗手,可以减少病菌的侵袭,应该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孩子来示范如何正确洗手,将每一个步骤拍图,按照顺序将照片张贴在盥洗室的墙壁上。这样,孩子们每天洗手时,抬头便可以看到图片上正确的洗手方法,耳濡目染, 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孩子的正确的洗手习惯。
为了避免孩子在喝水处推搡拥挤、在地面上贴小脚印,请孩子们踩着脚印去取水;在幼儿园,教师每天会为孩子的碰撞大伤脑筋,孩子拔脚便跑,容易诱发事故的发生。每次碰到这类碰撞事故,总要费一番口舌和家长解释。为了减少幼儿的碰撞,我们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场所,画上两对小脚丫和来回箭头,提醒幼儿靠右行走。同时,我们在各个区角也巧妙使用各种暗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⑵儿歌法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没有任何吸引力,华丽的辞藻在他们面前都黯然失色,儿歌朗朗上口,幼儿不但喜欢诵读,而且便于记忆。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可以将一些常规要求改编成短小、精炼的儿歌教给他们,这样,孩子不但记住了儿歌,也在脑海中留下了相应的规则要求。
例如:在幼儿叠衣服时候,我运用儿歌:“衣服平平摆,关好两扇门,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鞠躬弯下腰。”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叠衣服的步骤”;吃饭时,我利用餐前的时间唱起了儿歌:“小饭碗,快扶好;小勺子,要拿牢。一口饭,一口菜,慢慢来吃饱。“有了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规则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⑶树榜样
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孩子的心中,谁都渴望成为英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赞,都盼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学会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以优秀的孩子来现身说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某次,我意外地发现班里的苏娟小朋友自觉地将同桌用乱的毛巾放好,我立即走到她身边,朝她竖起大拇指,给她贴上好宝宝的贴画,让她当”毛巾监督员“,小家伙兴奋得无与伦比,又蹦又跳。孩子们见此情景后,人人都叠好了自己的毛巾,也要争当“毛巾监督员”,请老师贴上“好宝宝”的贴画。
因此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会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二、不厌其烦,引导幼儿自我管理。
众所周知,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六疼一的家庭模式,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教师工作的难点,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常规培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商量最终约定,老师不提醒小朋友现在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管你做什么,只要在手指操音乐响起前坐在位置上就行了。当然,前提是坐到位置前应该把本来要完成的事做好。
对于迟到的小朋友,要让他们明白没有遵守制度的后果。每次,我都是在别的小朋友人做完手指操后,他们补做手指操,遵守制度的小朋友异常兴奋,迟到的小朋友特别懊悔。
经过半年的实践,他们都学会了尽快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尝到了自己管理自己的“甜头”。
三、家园一致,强化幼儿常规养成。
苏霍莫林斯基曾说:”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生活两个重要的环境,两者不可分割,应互融在一起。
老师和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教育者。如:幼儿在家里玩玩具,地上沙发上柜子上到处都扔,不想玩玩具了,又不收拾好。这时,家长不要帮他收拾玩具,引导他自己收拾玩具;家长利用接送幼儿入园、离园或电话的方式与教师沟通幼儿在家的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同时,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表现好或有进步的幼儿,教师应与家长分享、表扬幼儿,当幼儿犯错误或退步时,教师应与家长交换意见。孩子的一举一动,不论是好是坏,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融洽的关系、良好的沟通、默契的配合等都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有效渠道。好的习惯就是家园共育的成果,幼儿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 【发布时间】2015/9/22 12:50:27
- 【点击频次】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