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打造阳光生态课堂
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打造阳光生态课堂
新疆乌鲁木齐第十中学 李 瑜
【摘 要】 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避免枯燥而机械的知识讲述,而是将知识寓于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与场景之中,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对物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索真理,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
【关键词】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有效打造;生态课堂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而且能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形式展现得更加丰富,对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初中课堂教学而言,物理是一个非常严谨和客观的科目,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情境来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使得这一严肃的学科能够用生动形象的方法来展现知识和要领。
一、“生活化”设置问题情境
物理源于生活。富有体验性的生活事例,有的妙趣横生。把生活经验物理化,物理问题生活化,学生既感兴趣又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联系生活教物理,学生既感到熟悉且容易接受,也是人的一种内心需求。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坐公共汽车常遇到的情境,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我们身体为什么会后仰呢?当汽车突然刹车时又会往前倾,为什么?如何解释类似这样的现象?随即引发学生讨论、质疑。教师顺势提出: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先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借助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留给学生一个足够的思考空间,激起积极思维,从容渐进高效地学习。
象这样以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为出发点,创设源于生活,又紧扣物理学习内容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趣味化”设置问题情境
物理知识表述严谨、逻辑严密、科学性强。抽象、深奥的物理概念描述往往给学生学习带来几许困难。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抽象的物理概念通俗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激疑解惑的欲望和探究热情。
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我先演示“碰鼻”的实验:用细线把球形重物悬挂了起来。请一胆大的学生上来,让细线拴的重球离开平衡位置,从贴近学生鼻子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发现重球返回到鼻子跟前却不碰到鼻子,学生的有惊无险引发了诧异。为此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老师不担心重球会碰到同学的鼻子呢?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规律呢?这样以实验情境营造气氛,问题切入设置悬念,趣味性强,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在新课程理念下成功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达到和谐统一。
三、“即时化”设置问题情境
课堂是多元、互动、高效的学习场所,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碰到课前未曾预设的问题。由于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问题分析能力、看问题视角不同,往往会在实际课堂中当场生成—些有意义的“即时问题”。对课堂上产生的“即时问题”,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热情关爱,有效地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多元课堂中地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如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评估。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学生发问:为什么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时,灯的亮度不相同呢?我微笑地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给一只小灯泡供电,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灯的亮暗不仅仅由电流的大小这一因素来决定,为后面电功率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堂上不可预设地出现学生的“即时问题”,我们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切不可用沉默不答或托辞简单地处理,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地解释—下,这样既处理了问题,又尊重了学生。
四、“动态化”设置问题情境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冲突,激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思维处于一种愤悱状态,进而产生迫切要求解决问题,促进积极探索新知的愿望。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往往可以获得这一最佳效果。
如在“声现象”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歼20震撼飞行发出的隆隆声、女子十二乐坊精彩演奏乐器发出的声音、潺潺的流水声、昆虫鸣叫声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讨论,教师适时提出问题:⑴视频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⑵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借助多媒体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动感地再现知识情境,把静态知识动态化,生动、有趣、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提高学习效率。
五、“多向化”设置问题情境
创设开放性的多向化问题情境,可以改变思维从单一性向纵深化多向性拓展。针对同一物理问题,更换视角,旁敲侧击,多角度地进行有效设问,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速度”概念教学时,教师给出学生熟悉的体育运动情境,提出如下问题:百米运动员比赛中,在未到达终点冲线之前,我们是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往往是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那么,我们又如何比较百米短跑冠军和奥运会万米冠军的运动快慢?这样多角度变换提问,启迪了学生思维,同时为速度概念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如在“滑动变阻器”的教学中,我设置如下问题:⑴家用台灯是如何改变其亮度的?⑵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⑶怎样改变电阻的大小?在生活实际中用哪种方法最为简易?通过这-系列问题进行层层设问,引起思维冲突,让学生拾级而上,逐渐化解难点,增强学习信心。
新课程背景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唤起联想、引发思索,在教师的精心设问、巧妙提问下,以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引领课堂,有利于实现当堂反馈和调节,有效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课堂活动中进行高效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丽红.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广西教育,2014(09).?
[2]周明杰.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3).
- 【发布时间】2015/10/16 11:21:08
- 【点击频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