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高升小学 罗绍华
【摘 要】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整体把握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新课标是要求我们把小学语文看成是一个整体来教学,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这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小学语文;兴趣;质疑;多读;阅读能力
阅读,一般是指通过视觉去看别人用书面语言写出来的东西,从中了解作者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的目的。阅读训练主要即是读书。读的形式很多,有课内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集体读、个别读;默读、浏览、快速跳读;精读、略读、品味读;课外阅读等等。所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根本,动用形式多样的读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呢?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阅读理解。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三、引导读中领悟,体验阅读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四、精讲多读,以读悟情
讲读课文要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应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教师再做适当点拨。读和讲是阅读教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因此,当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最紧迫的问题不是如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是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处理学生读和教师讲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阅读教学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精讲多读的原则。这同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学生读的比重应大于教师讲的比重。只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学生多读是教师精讲的前提,教师精讲是学生多读的保证,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毕竟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学生多读了,才能使教师的精讲更易被学生接受;同样,只有教师精讲了,才能为学生争取更多的阅读时间。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阅读,许多问题才能够自行解决。在这中间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必要的引导。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中相当部分的思考练习题完全可以采取“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作答”的引读方式加以解决。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他们听讲的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师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出。当然遇到学生实在搞不明白之处,还要给他们讲解。”但这个“讲”一定要适度,要在学生多读的基础上精讲。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迎曦;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朱晓芝;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N];商丘日报;2011年
[3]沈士刚 顾东风;在语文教学中彰显个性发展自我[N];江苏教育报;2008年
- 【发布时间】2015/10/16 17:10:56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