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作者】 朱平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三中学 朱平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如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愉快教育等,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呢?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转化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尤其不能丢下一个“学困生”。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的形成。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像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有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的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是,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场的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到教室,上课时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对“学困生”的考核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较容易的题目,以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做对。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具体目标,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数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进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四、创造和谐氛围,培养数学学困生自主进行数学学习的意识
  初中阶段给数学学困生营造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逐步转化学生的戒备心理。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很管用的一招,就是引导数学学困生将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数学学习上来。在数学学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数学之外的爱好或特长,如果能加以利用,使之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能很好地有意识的进行数学学习。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基础较差,教师需要降低要求,对数学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实行逐渐递增、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手段。要多给数学学困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意识。
  五、培养数学学困生的意志品质,形成学习的好习惯
  引导数学学困生通过培养好习惯做起,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判断、推理,逐步让他们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并让他们习得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并注重个别辅导,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逐渐形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投身学习,在困难面前表现顽强,并且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与此相反,数学学困生往往缺乏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采用强化双基训练的方法,把弥补基础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得以提高。
  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它决定着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久程度。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数学学困生就会半途而废。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逐步培养数学学困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和外部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的独立性。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帮助很大,对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时间累积,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 【发布时间】2015/11/1 12:16:56
  • 【点击频次】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