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设置教学任务,驱动学生有效学习

 

【作者】 吴东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设置教学任务,驱动学生有效学习

 

永善县团结中学 吴东梅

 

  【摘 要】 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把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在早期的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设置任务的方案是一种由外到里、不断深化的教学方式,这一点和计算机的应用性、条理性很相似。这样的有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知识。将任务教学作为教学的主线,在教师的辅导之下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有效设置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有序的安排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深刻的理解书中的知识。在完成所学任务的情况下,深化自己的认识,总结自己的收获。这样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的操作水平。
  一、教学“任务”的编排要能明确内容和目的
  在“任务”的设计时,要把目标的实现分化到每一个步骤中,在这样的每一个步骤里要有一个小任务,这样当这些小任务都完成时,这个教学“任务”也是算实现了。在“任务”的安排时,要制定三步走的战略:认识、学习、贯通。所谓的认识就是指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贯通就是深刻的理解知识并能够用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是把任务分成三大部分:理解、学会、使用。理解就是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学会就是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稍微复杂的任务,并且错误较少;使用就是在完成一些具体、难度较大的操作,并且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而且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比如,在对《设计电子小报》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在充分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电子小报设计出来。就要明确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知道常见的电子小报是哪些?构成电子小报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在进行电子小报制作的时候,具体是设计过程如何?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明确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之后,才能围绕具体的主题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确定。同时才能对作品中的标题进行相应的确定,从而可以较好的进行后续设计工作。学生围绕具体的主题和版面内容,对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具体素材进行充分的收集和选择,并且进行针对性修改。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将小报的版面有效设计出来,并且将相应的版面草图绘制出来。在相应的设计过程中对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充分的尊重。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具体的教学目的之后,才能有效完成小报的制作。
  二、教学“任务”在设计中要把重难点分开,减轻学习的压力
  学习计算机知识,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深化的。在教学“任务”编排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包括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衔接关系等等。一般情况下,在任务的安排时尽量不要含概太多的内容,同时要把重难点分开来传授,太多的内容学生无法充分的理解和吸收,不利于学习。“任务”的编排的规模适当的减小,规模大的任务不仅增加难度,还不能抓住“任务”的主旨。在教授课程时,只要注意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最好就是形成一个串联的关系,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回顾一些旧的知识,这种内容的衔接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还能巩固知识。教学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地完成任务,在任务中把握所学的知识才是目的。所以,任务的设计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学习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断地学习、积累、深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比如,在学习《加工照片》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这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教学内容。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挑选出来的照片进行进一步加工,从而为制作电子相册做好准备工作。在这个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图片处理工具,从而美化处理具体的相片。在这个活动中,有两部分需要学习的内容。第一,对诊断照片。如果想要照片能够充分吸引和打动人,就要有鲜明的主题、准确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和清晰的画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诊断图片的构图内容和色彩等方面。第二,加工有问题的照片。在教材中,最为常见的处理软件是Photoshop,借助于这个软件对有问题的照片进行充分的加工。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学重点是第一个方面,对照片进行充分的诊断。教师引导学生找寻出相片中的相关问题,然后借助Photoshop软件中相应的工具,简单加工这些有问题的照片。而教学的难点是解决图片问题的时候借助于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重点,就能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图片处理能力,但是教师如果拔高教学要求,让学生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就会让学生无法进行较好的操作,从而产生学习的困难。
  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策略
  早期的教学中,都是把老师作为教学的中心,老师主动的讲、学生被动的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无法把学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然而,“任务驱动”则是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一个消防员的角色,当学生需要时,站出来进行指导分析,当学生不需要时,就站在旁边让学生自己摸索。教学的重点是突出自主学习的重要,让学生积极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果,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让他们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的任务,这样才能让他们有目的、有规划的去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制作电子专刊》的信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干涉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只能对相应的操作要领进行指导,让学生借助于以往的操作知识完成这个活动。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设计活动中,从中体会到信息的共享性。大家能够平等共享信息,但是并没有让损失相应的信息。学生在主动分享其他同学的信息,从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团队意识。学生借助于信息分享,从而有效完成自己的设计。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下,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要求设计内容全面、难以适中、学习方便的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在人“任务”处理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刘明;有效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9期;
  [2]何刚强;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活动课的有效性[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第4期。

 

  • 【发布时间】2015/11/25 17:50:11
  • 【点击频次】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