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解救措施
【关键词】 ;
【正文】
因为“学困生”普遍对主科教师比较“感冒”,心灵之窗有一层隔膜,你的好心,你的提问,你对他个别辅导在他看来可能是刁难、甚至敌意。所以要教育好学困生,首先要捅破那层膜,卸下那股敌意,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接纳你。学生常说喜欢什么什么学科,我想除了有学科原因之外,很重要是因为他们喜欢该科任老师。因此,我常常扪心自问:我的课堂有吸引力吗?我是否真的尊重和理解孩子?下面就此展开谈谈。①做一名风趣幽默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那么,风趣幽默、具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就应成为当代语文教师必须学习和提高的基本素质之一。一位语文教师言谈举止,幽默风趣,妙语连珠,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往往能成为孩子们课下效仿的经典,那么,他的课堂是成功的,他的学生是快乐的、幸福的。②要尊重孩子。要教育好孩子,尊重是前提。因为老师态度过于严厉,见到学困生犯错,立即呵斥甚至责骂,将有可能把学困生那仅存的一点点自信摧毁殆尽。因此,面对学困生学习上犯的错误,教师要尽量克制自己,避免责骂孩子,多宽容孩子,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③要理解孩子。要教育好孩子,理解是一把“钥匙“。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就会浓一点,学习效果也会好一点。反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学习停滞不前。所以教师要用心去理解孩子,要用满腔的热爱之情去关心与爱护孩子、赏识孩子。实践证明,谁能在学困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培养孩子自信
自信对孩子来说相当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信心是对自己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与自我体验。所以,愈自信的学生,愈容易成功,愈成功就会更加自信;反之愈自卑的学生则会导致更大的自卑。因此,对学困生,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困生自信起来,我个人建议:①通过集体活动培养自信。组织主题班会,列举古今中外的伟大与优秀人物自强不息的事迹,给学生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动力,营造奋发争先、务求必胜的班级气氛;不定期举办树立自信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各种比赛和文娱活动等,通过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②让学生体验成功。我们过去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孩子来说,不完全是这样。有些老师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一个秘密:孩子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不是因为失败了,他才更努力去做,而是成功了,他才更努力去做。因为成功对发展有一种牵引、迁移能力,成功是引领学困生上进的一种内驱力。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些学困生可以达到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此外,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尽力从以往的经历中回忆自己的“光荣史”来再次体验成功的感觉。③赏识孩子。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赏识是一种力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俗话说:“一句赞扬,胜过十句责骂”,对那些平时被轻视、受冷落,数落之声不绝于耳的学困生,一声赞扬无异于久旱的甘霖,久雨的阳光。这将满足他们受尊重的心理需求,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由此可见,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赏识,的确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发自内心地赏识学困生,就会激发他们潜在的自信,那么,学困生一样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健康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学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尽力营造一种健康的班级氛围,让学困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化,从而健康成长。①建立良好的、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良好和谐、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自信心增强,这将更有助于学生增长学科知识,同时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我强调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要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可以通过故事会、主题班会、队会,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让全班达成共识: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相互激励。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们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书法比赛、成语接龙、猜迷语、朗读、课文剧表演、歌舞等,确实为学困生能自如地展示自身特长、品尝成功喜悦搭建一个平台。③课室划分功能区。就是把课室的展板、板报、班务栏、墙壁等宣传阵地重新整合划分为优秀作业展览区、进步作业展览区、书法美术作品展览区、励志名言区、最得意作品展览区,尽力营造浓浓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④建立学困生文件夹或成长档案袋。为学困生建立成长文件夹或档案袋,分阶段收集他们的优秀作业、书法美术作品、手抄报、奖状等,并分阶段展示对比,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曾经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是有限的;相反,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不曾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的存在对于社会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要经常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去提升学生的人格。一份播种,一份收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倘若如此,学困生在童年生活中必能焕发出生命的精彩。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解救措施
贵州省六枝特区岩脚镇阿岔小学 罗 梅
一、让学生悦纳
因为“学困生”普遍对主科教师比较“感冒”,心灵之窗有一层隔膜,你的好心,你的提问,你对他个别辅导在他看来可能是刁难、甚至敌意。所以要教育好学困生,首先要捅破那层膜,卸下那股敌意,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接纳你。学生常说喜欢什么什么学科,我想除了有学科原因之外,很重要是因为他们喜欢该科任老师。因此,我常常扪心自问:我的课堂有吸引力吗?我是否真的尊重和理解孩子?下面就此展开谈谈。①做一名风趣幽默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那么,风趣幽默、具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就应成为当代语文教师必须学习和提高的基本素质之一。一位语文教师言谈举止,幽默风趣,妙语连珠,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往往能成为孩子们课下效仿的经典,那么,他的课堂是成功的,他的学生是快乐的、幸福的。②要尊重孩子。要教育好孩子,尊重是前提。因为老师态度过于严厉,见到学困生犯错,立即呵斥甚至责骂,将有可能把学困生那仅存的一点点自信摧毁殆尽。因此,面对学困生学习上犯的错误,教师要尽量克制自己,避免责骂孩子,多宽容孩子,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③要理解孩子。要教育好孩子,理解是一把“钥匙“。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就会浓一点,学习效果也会好一点。反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学习停滞不前。所以教师要用心去理解孩子,要用满腔的热爱之情去关心与爱护孩子、赏识孩子。实践证明,谁能在学困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培养孩子自信
自信对孩子来说相当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信心是对自己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与自我体验。所以,愈自信的学生,愈容易成功,愈成功就会更加自信;反之愈自卑的学生则会导致更大的自卑。因此,对学困生,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困生自信起来,我个人建议:①通过集体活动培养自信。组织主题班会,列举古今中外的伟大与优秀人物自强不息的事迹,给学生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动力,营造奋发争先、务求必胜的班级气氛;不定期举办树立自信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各种比赛和文娱活动等,通过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②让学生体验成功。我们过去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孩子来说,不完全是这样。有些老师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一个秘密:孩子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不是因为失败了,他才更努力去做,而是成功了,他才更努力去做。因为成功对发展有一种牵引、迁移能力,成功是引领学困生上进的一种内驱力。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些学困生可以达到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此外,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尽力从以往的经历中回忆自己的“光荣史”来再次体验成功的感觉。③赏识孩子。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赏识是一种力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俗话说:“一句赞扬,胜过十句责骂”,对那些平时被轻视、受冷落,数落之声不绝于耳的学困生,一声赞扬无异于久旱的甘霖,久雨的阳光。这将满足他们受尊重的心理需求,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由此可见,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赏识,的确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发自内心地赏识学困生,就会激发他们潜在的自信,那么,学困生一样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健康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学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尽力营造一种健康的班级氛围,让学困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化,从而健康成长。①建立良好的、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良好和谐、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自信心增强,这将更有助于学生增长学科知识,同时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我强调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要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可以通过故事会、主题班会、队会,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让全班达成共识: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相互激励。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们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书法比赛、成语接龙、猜迷语、朗读、课文剧表演、歌舞等,确实为学困生能自如地展示自身特长、品尝成功喜悦搭建一个平台。③课室划分功能区。就是把课室的展板、板报、班务栏、墙壁等宣传阵地重新整合划分为优秀作业展览区、进步作业展览区、书法美术作品展览区、励志名言区、最得意作品展览区,尽力营造浓浓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④建立学困生文件夹或成长档案袋。为学困生建立成长文件夹或档案袋,分阶段收集他们的优秀作业、书法美术作品、手抄报、奖状等,并分阶段展示对比,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曾经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是有限的;相反,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不曾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的存在对于社会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要经常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去提升学生的人格。一份播种,一份收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倘若如此,学困生在童年生活中必能焕发出生命的精彩。
- 【发布时间】2015/11/25 17:55:37
- 【点击频次】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