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作者】 韩贺凤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巴州第一中学北校区 韩贺凤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怎样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之所在,良好的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成功起飞,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学会思考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十分重要的一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呢,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思考的重要途径之一
  预习之前,学生对新课的内容不了解,因此他要想知道新课内容的心情比较迫切,他的好奇心又使他对预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而在碰到问题时,老师又不在身边,这样就迫使他自己独立思考。课前知道了或学会了什么需要和大家分享,还有什么疑惑需要和大家交流探讨。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在出示例题时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许多老师在出示例题后,以细致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整堂课都是我们老师的声音。殊不知,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一离开老师就不会解题了。因此我认为在出示例题后,教师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应让学生反复读题,并对题中的关键词语做好圈划,仔细品味,理解其意,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读书百变,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思考习惯。我们提倡应该像读语文那样读数学题。应该说通过实践,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弄清条件和问题后,如学生能自己解决,老师不多说一句话。
  三、在小组合作时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出示问题后,我们的老师就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了。定下心来看,看似热烈的讨论其实都是一些优生在交流发言,而一些后进生还没弄清老师的问题时,合作学习已经结束了。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后应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空,也许这样小组交流也能听到大部分学生的声音了,这样的交流,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
  四、在作业中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作业前,我们的老师为防止发生差错,一般在解题之前先做提示,把拦路虎清楚了,这样对老师的依赖越来越大,一些学生离开了老师的指导作业就无从下手。因此,教师的提示要适可而止,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这对于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五、课后复习时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六、课堂上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让学生在复习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才能更牢固地掌握已学会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梳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任何新颖的题型都难不倒我们了。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就从辛苦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了。

 

  • 【发布时间】2015/11/25 17:57:06
  • 【点击频次】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