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低段做好课前预习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
首先要从一年级开始灌输预习的思想。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低段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必定终生受益。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学习习惯还没有定型,教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还要要求家长及时监督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习惯变成自然。
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小学低段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没有什么学习习惯,在这个时候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能接受什么。在预习中无论学生有了收获还是有了疑问,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刚开始可以老师带着预习,利用练习课或课前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重点看什么,通过提问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予以表扬。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基本就明白了预习是什么意思。
这时就可以把预习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要求学生按要求在父母的帮助下提前预习。比如:在学习数的分成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教具小棒分一分,并记一记。课前及时检测预习效果,予以表扬和鼓励。
老师可以对预习内容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如:预习10的分成,想一想,看一看10有几个分成?
家长的协助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非常重要,低年级的学习的能动性较差,家长适当的参与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利用开家长会的时间,和学生家长交流了预习的重要性,让家长有充分的认识,再教给家长如何协助孩子完成预习。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平台、QQ群,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发布每次的预习任务,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建立完善的检查鼓励机制。有了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所以必须落到实处。那么检查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利用早自习开始前的一段时间,亲自检查预习。然后宣布检查结果,反馈给全班同学。到大一点可以穿插让小组长检查预习,并记录检查结果。课堂上要重视预习展示,在课堂上给他们展示的空间。比如:请学生来当小老师,让学生得到肯定。对于预习任务完成好的同学奖励一颗小红花。对不预习或者预习不好的同学给予处罚。其次在课堂中,多用言语去表扬,可以及时的联系到预习,比如:“你今天的练习做的真快!你预习得真充分,值得大家学习。”老师及时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也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大家积极主动的参与预习。预习习惯基本养成后,让组长进行检查,或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互查互助。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环节。小学生的知识有限,不是什么问题都能通过自学解决的。但让学生自己先读先思,在疑难之处“碰碰钉子”老师再迸行指点,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助于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老师要真正将学生置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决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的确,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更深层次的获取技能。预习无疑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今教育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小学低段做好课前预习之我见
新疆托克逊县第一小学 程海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了极大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预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提前体验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因此,培养小学生预习的习惯,提升小学生预习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要从一年级开始灌输预习的思想。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低段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必定终生受益。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学习习惯还没有定型,教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还要要求家长及时监督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习惯变成自然。
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小学低段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没有什么学习习惯,在这个时候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能接受什么。在预习中无论学生有了收获还是有了疑问,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刚开始可以老师带着预习,利用练习课或课前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重点看什么,通过提问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予以表扬。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基本就明白了预习是什么意思。
这时就可以把预习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要求学生按要求在父母的帮助下提前预习。比如:在学习数的分成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教具小棒分一分,并记一记。课前及时检测预习效果,予以表扬和鼓励。
老师可以对预习内容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如:预习10的分成,想一想,看一看10有几个分成?
家长的协助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非常重要,低年级的学习的能动性较差,家长适当的参与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利用开家长会的时间,和学生家长交流了预习的重要性,让家长有充分的认识,再教给家长如何协助孩子完成预习。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平台、QQ群,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发布每次的预习任务,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建立完善的检查鼓励机制。有了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所以必须落到实处。那么检查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利用早自习开始前的一段时间,亲自检查预习。然后宣布检查结果,反馈给全班同学。到大一点可以穿插让小组长检查预习,并记录检查结果。课堂上要重视预习展示,在课堂上给他们展示的空间。比如:请学生来当小老师,让学生得到肯定。对于预习任务完成好的同学奖励一颗小红花。对不预习或者预习不好的同学给予处罚。其次在课堂中,多用言语去表扬,可以及时的联系到预习,比如:“你今天的练习做的真快!你预习得真充分,值得大家学习。”老师及时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也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大家积极主动的参与预习。预习习惯基本养成后,让组长进行检查,或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互查互助。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环节。小学生的知识有限,不是什么问题都能通过自学解决的。但让学生自己先读先思,在疑难之处“碰碰钉子”老师再迸行指点,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助于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老师要真正将学生置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决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的确,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更深层次的获取技能。预习无疑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今教育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 【发布时间】2015/11/25 17:57:19
- 【点击频次】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