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究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作者】 李黎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探究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小学 李黎明

 

  【摘 要】 语文教学是学生思维开发之地,阅读又是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是写作的基本功,一切知识都以记忆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头脑才会不断充实,得到开发。因此教师应把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阅读;语文教学;兴趣;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教学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诵读法
  作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辨吸收,只读不悟,就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二、导读法
  导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也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导读,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辅以点拨的教学方法。
  要培养这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篇课文时,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个问题:《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明明是写高原上的柳树,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呢?作者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就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可见讲读法的教法,绝非面面俱到、粗细不分地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启发和指点,要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
  1.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2.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讲”的高超技能,其教学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要应用对比、比较、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起波澜。
  四、练习法
  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就小学语文阅读课而言,练习法有听说能力练习、读写能力练习和智力开发练习,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练习法便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方法。运用练习法应注意: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每次练习,无论单项,或是综合,均应讲明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求知热情和进取欲望。每次训练,均应有明确的指标,如数量、质量水平层次、时间限定范围等,并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2.形式多样,提高兴趣。对学生而言,训练是一项艰辛的活动,为了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其旺盛的练习情绪,并获得灵活多样的技能技巧,练习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既有口头的,又有书面的;既有单项,又有综合;既有课内又有课外。题型也应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同时,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抢答、打擂台、开火车等。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练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3.注重示范,注重评析。“示范”是为了正谬,树立典范,抛砖引玉;“评析”是为了激励,促成群情振奋。练习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示范”和“评析”,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比有目标,练有干劲。特别是阅读课后的小练笔,如果每次小练笔后,教师能选出好的作文在班内朗读,并指导学生辨析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加上恰当的激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总之,几种教学方法,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据所带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主有次,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的运用,才能收到卓越的功效。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善于恰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奏出最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交响乐”。
  参考文献:
  [1]张俊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4,(17):99-99.
  [2]马彦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2014,(7):87-87.
  [3]阿拉塔.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3,(4):29.

 

  • 【发布时间】2015/11/26 17:25:42
  • 【点击频次】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