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效课堂中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 刘 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效课堂中的问题和对策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城关中学 刘 辉

 

  课改多年来,围绕高效课堂,我们学了不少,也尝试了不少,这期间,有艰辛的探究,也有很多的疑惑。我们在泥泞中前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令人欣喜。当举过庆功的美酒之后冷静心情,回望我们走过的一段路,我们走的很艰难,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缺少更多的思考。好多时候,只是照葫芦画瓢,难得有自己静下心的思考。一般来说,我们是一线教师,直接接触学生,对学生的了解的更为深刻,但有时候事实并不是这样。也许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我们很多人变得不在淡静,有点浮躁。对于高校课堂,在操作中往往急于求成,甚至于忘了自己的角色的定位,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俎代庖,替学生包办一切,以讲为主,甚至一讲到底,我们讲的很累,学生却听得心不在焉,高效无从谈起。
  一、高效课堂中的问题:
  1.观念陈旧,.教师权威思想。
  2.走向极端,自主成放任,合作成为形式。
  3.强调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被动学习成为教学常态。
  二、思考与对策
  1、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宜川中学的例子就是让老师走下讲坛,走近学生,让学生走上了黑板,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学生成为参与者,体验者,感悟者。县局制定的评课标准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的兴奋度,参与度,梯度训练等都是围绕学生来制定的。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课堂上都有事可做,而且专心来做,这就是我们做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极端的改变让教学显得肤浅。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要让“自主”变成了放任。只要走进课堂,就会发现:老师把一节课的问题引领呈现出来后,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组内、全班展示后,大多问题都可以学习明白,教师再重点进行点拨。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认为学生自主了,教师似乎就可以退避三舍了。于是课堂上教师变得谨小慎微,话语不多了。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做出一种民主的姿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听到的是“讨论讨论”“不要拘谨”“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一类鼓励的话语,却难得听到他们分析与讲解的声音。岂不知,这种为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弱化教师指导作用的教学行为,就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和“圣化”了,是把自主演变成了一种放任。实际上,强调自主学习的课堂,更需要教师充满睿智的引导。引导是一种真诚的帮助,引导是一种精当的启迪,引导还是一种热情的激励。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而为一,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关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到“导”与“放”的切入点与平衡点,做到“导”“放”有度。
  (2)不要让“合作”停留于形式。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在学生没有充分独立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就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深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深刻,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只能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同时,各组的成员在组成上也差异过大,自然对各自承担的探究任务、合作目标在完成质量上有好有坏,影响集体对文本的整体学习效果。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学生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合作,这与让不会走路的孩子学跑步又有什么区别?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只关注合作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习惯。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指导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做好合作准备。这里有两层意思,对七年级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培训。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小组在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有的放矢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中要强调让学生来展示
  高效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主动性,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
  让学生展示,符合初中学生的爱动的特征,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主动学习意识,课堂学习效率就会高。
  一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教学中让他们来展示,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让学生来展示,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由于我们课堂中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讲到,对于一些学生可以学明白的知识,教师没必要重复,通过展示,特别是学困生的展示,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哪部分知识学得好,哪部分知识没有学透,没有学透的知识再通过小组探究和老师的精讲来完成。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高效课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思考和创新。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一直再努力,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以此与各位老师共勉。

 

  • 【发布时间】2015/11/26 17:26:14
  • 【点击频次】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