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 杨升虹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中心小学 杨升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和听、说、写一同构成语文教学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具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具有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以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需要的意义。阅读有“课内”和“课外”之分。很多人说,我们不是天天在读书吗,天天都读教科书、教辅书呀?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只看教科书、教辅书,他一定是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因为教科书、教辅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东西,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的课外阅读,离开了真正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
  读万卷书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据调查,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获得所获知识总量的15%——30%,中学阶段40%,大学阶段占65%——7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课内阅读无法替代的,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无限的,每学期二三十篇课文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根据语文教学专家研究统计,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以150万字的阅读为底限。而我们初中语文课本的字数与这“底限”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没有课外阅读,仅靠课内阅读一条腿走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终将无法形成和提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便不难理解本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600万字的要求的主旨所在。
  那么课外阅读对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到底有些什么影响呢?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课外阅读意识。
  所以,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如果我们的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了自主飞翔。最近的几年时间里,许多孩子的都在各种补习班、各种特长班内奔忙,学生的大量阅读时间就这样被这样一个个补习班、特长班给“挤兑”了,这是件多么让人痛心的事情。如此的为分数而学习又能为孩子带来什么呢?阅读的贫乏,带来了明显的后劲不足。结果,孩子越学越吃力,越到高年级,负面影响越大。最终的表现是许多的大、中专生的语言文字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有个朋友的儿子时常跟我说他最怕写作文了,他说一看到作文题目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什么都写不出。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平时都是上补习班,看的都是教科书里的几篇文章。由于没有平时大量阅读的积累,所以他写的作文都是很空洞的,有时还无从入手。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又是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通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使自己先成为一个热情的读者,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这样才有能力指导学生,为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的拓展保驾护航。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让我们与书为友,和孩子共同阅读,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吧!

 

  • 【发布时间】2015/11/26 17:31:16
  • 【点击频次】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