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合作探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肖进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合作探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湖南省澧县第二中学 肖进安

 

  【摘 要】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若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必将激活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局面。
  【关键词】 合作探究;思想政治科教学;运用

  一、“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改变了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同学们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认知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而现行的政治课教材较多的是抽象的结论和理性的概括。课堂教学中多半流于说教,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究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理解到全面情况。而合作探究性学习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促进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激发了学生的高尚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共鸣,进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理性认识),实现了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2、更有效的发挥了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呼唤政治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师讲条条,学生背框框等完全有悖于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道德上的双重人格。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在安静的知识接受中提高(改变)的,他们必须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并表现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引领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关注人生与社会、关注人生及社会的热点或焦点等问题,并寻觅他们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求知的兴趣(欲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在开放性交往中还可重塑学生内在的高尚品质。
  3、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科内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在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放在掌握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政治学科合作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他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们遇到了用书本上的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在实际(实践)探究中却能解决的机会。突出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促进作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
  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办法
  组成“合作探究性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与探究的课前准备(相对稳定,适时调整。原则上每半学期微调一次)。教师要在掌握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能力差异的前提下,把学生组成“合作探究”五人或六人小组。课前编写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导学案”(一课时一导案),是“合作探究性学习”操作过程的关键环节。
  1、设置问题,启发探究。
  ⑴启发探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探究目标或疑难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面临急需解决的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⑵个体试探。学生在明确探究目标后进行自主的探究(又称为“试探”顾名思义:就是试着探究。),解决一些个体力所能及的疑难问题,对探究目标达到初步的认识,并提出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为小组合作探究作好准备。
  2、寻找方法,引导探究。
  ⑴引导探究。“合作探究”过程中不论自探或共探,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疑惑”为导向,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搜集材料、自学课本;引导小组内开展讨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正确的观点,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到共同发展,达到认识的升华。
  ⑵合作共探。学习小组内部合作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形成小组内部的意见或观点,并解决一些个体提出的问题。对于争议较大或未能解决的问题则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寻求教师的释疑或其他同学的智慧。
  3、反思归纳,评价探究。
  ⑴归纳评价。在组织学生个体自探和小组合作共探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引导学生各自摆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纠正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方法;在小组之间交流时,教师要及时反馈信息,对一些新的观点、方法进行归纳并作出肯定性或鼓励性的评价。
  ⑵合作共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讨论、交流。对学习目标达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的共识,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中要比较他人的思维,在评价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思维方式。
  4、创设情境,检验探究。
  ⑴创设情境。根据“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教学思路,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或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面对问题,为学生在课堂内外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和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⑵验证探究。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观点、原理来解释事物的现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或开展适当的行为实践,在练习或践行中验证所探究结论的正确性,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每单元的“综合探究”可以很好实现这一目标——验证探究。
  总之,“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对人的创造性教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自由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为基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地结合教材实际,联系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博,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发布时间】2015/11/26 17:38:17
  • 【点击频次】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