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关键词】 ;
【正文】
课本第17-18页例1、例2、做一做的习题,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6朵花图、12个小正方形、20个小圆形,气球图,绒布版一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8+9 40+20
50+6 8+60
16-8 50-30
66-6 84-80
(2)5+4+3 2+2+2
3+3+3+3
指名口算后,提问:
5+4+3中的三个加数相同吗?
2+2+2中的加数相同吗?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连加?
3+3+3+3的加数相同吗?加数都是几?有几个3连加?
学生口答后,教师指出:2+2+2和3+3+3+3+3都是相同加数连加,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师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
1. 教学例1。
(1)师生操作:教师贴绒板,学生摆学具。
一行摆3朵,摆2行。问:“要求一共摆了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启发学生先竖着看,列出算式2+2+2=6。
再横着看,列出算式3+3=6。
接着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相加?
(2)学生摆小正方形卡片。(指定一个学生在绒板上摆,其他学生在座位上摆。)
一行摆4个,摆三行,问:“先摆了几个小正方形卡片?可以看成几个3?用加法怎样列式?(3+3+3+3=12)可以看成几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4+4+4=12)。”
(3)让学生用小圆片摆5个4,摆完后,指定学生说加法算式(5+5+5+5=20,或4+4+4+4+4=20)。
(4)教师说明:求3个2,2个3,3个4,4个3,4个5,5个4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方法—乘法。
板书:乘法。
教师接着口述:现在我们来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先看2+2+2,相同加数是2,先写2,有3个2连加,再写3,中间写“X”这个符号叫乘号。(板书:2X3=6)。
问“3+3”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3连加?用乘法计算,乘号前面写几?乘号后面写几?3X2得多少?
接着,生口述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师板书。
(5)引导学生把以上几道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然后小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6)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教师: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名称,同样的,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都有名称,乘号左边的数叫因数,乘号右边的数也叫因数,相乘的结果叫积。
教师接着出示算式5X4=20,叙述:在这道算式中,“5”和“4”都是因数,“20”是积。(边叙述边板书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把名称读一遍。)
?教师指出“5X4=20”读作5乘4等于20,全班起读两边。
?教师最后小结出:5和4相乘可以写成5X4,也可以写成4X5。
2.教学例2。
出示气球图。
教师先出示一束气球,问:“这一束气球有几个?”接着一次出示第二、三束。问:“有几束气球?每束都有几个?”让学生说出加法算式:5+5+5=15。再问“表示什么意思?”
再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5X3=15或3X5=15。教师要给予肯定。“3个5相加”可以写成5X3=15,也可以写成3X5=15。
3.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乘号左边和右边的数都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写两种不同的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7页、18页的例1、例2。
三、练习。
1. 完成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题。
(1)完成第1小题,先让学生看图,指名说题意。问:是几个几相加?(4个2)再请学生列出两道不同的乘法算式。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看3X2,并请学生读出这个算式。
再指名读出其他是算式。
2. 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1)完成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教师提示小棒图每个三角形有几根小棒?有几个3?萝卜图每把有几根萝卜,有几个5?然后让学生作题,最后指名读算式,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做题,订正时让学生把算式读出来。
(3)完成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略)
五、思想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转化和联系的。
六、业:练习五6.7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第二小学 楚学珍
教学内容
课本第17-18页例1、例2、做一做的习题,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6朵花图、12个小正方形、20个小圆形,气球图,绒布版一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8+9 40+20
50+6 8+60
16-8 50-30
66-6 84-80
(2)5+4+3 2+2+2
3+3+3+3
指名口算后,提问:
5+4+3中的三个加数相同吗?
2+2+2中的加数相同吗?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连加?
3+3+3+3的加数相同吗?加数都是几?有几个3连加?
学生口答后,教师指出:2+2+2和3+3+3+3+3都是相同加数连加,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师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
1. 教学例1。
(1)师生操作:教师贴绒板,学生摆学具。
一行摆3朵,摆2行。问:“要求一共摆了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启发学生先竖着看,列出算式2+2+2=6。
再横着看,列出算式3+3=6。
接着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相加?
(2)学生摆小正方形卡片。(指定一个学生在绒板上摆,其他学生在座位上摆。)
一行摆4个,摆三行,问:“先摆了几个小正方形卡片?可以看成几个3?用加法怎样列式?(3+3+3+3=12)可以看成几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4+4+4=12)。”
(3)让学生用小圆片摆5个4,摆完后,指定学生说加法算式(5+5+5+5=20,或4+4+4+4+4=20)。
(4)教师说明:求3个2,2个3,3个4,4个3,4个5,5个4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方法—乘法。
板书:乘法。
教师接着口述:现在我们来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先看2+2+2,相同加数是2,先写2,有3个2连加,再写3,中间写“X”这个符号叫乘号。(板书:2X3=6)。
问“3+3”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3连加?用乘法计算,乘号前面写几?乘号后面写几?3X2得多少?
接着,生口述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师板书。
(5)引导学生把以上几道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然后小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6)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教师: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名称,同样的,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都有名称,乘号左边的数叫因数,乘号右边的数也叫因数,相乘的结果叫积。
教师接着出示算式5X4=20,叙述:在这道算式中,“5”和“4”都是因数,“20”是积。(边叙述边板书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把名称读一遍。)
?教师指出“5X4=20”读作5乘4等于20,全班起读两边。
?教师最后小结出:5和4相乘可以写成5X4,也可以写成4X5。
2.教学例2。
出示气球图。
教师先出示一束气球,问:“这一束气球有几个?”接着一次出示第二、三束。问:“有几束气球?每束都有几个?”让学生说出加法算式:5+5+5=15。再问“表示什么意思?”
再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5X3=15或3X5=15。教师要给予肯定。“3个5相加”可以写成5X3=15,也可以写成3X5=15。
3.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乘号左边和右边的数都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写两种不同的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7页、18页的例1、例2。
三、练习。
1. 完成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题。
(1)完成第1小题,先让学生看图,指名说题意。问:是几个几相加?(4个2)再请学生列出两道不同的乘法算式。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看3X2,并请学生读出这个算式。
再指名读出其他是算式。
2. 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1)完成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教师提示小棒图每个三角形有几根小棒?有几个3?萝卜图每把有几根萝卜,有几个5?然后让学生作题,最后指名读算式,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做题,订正时让学生把算式读出来。
(3)完成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略)
五、思想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转化和联系的。
六、业:练习五6.7题
- 【发布时间】2015/12/25 19:17:02
- 【点击频次】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