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兴趣是学好生物的基石
【关键词】 ;
【正文】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有的孩子喜欢篮球,有的孩子喜欢舞蹈,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兴趣调整到生物上来呢?这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新的任务。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任重道远,我针对目前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予以一定的改善。
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在于学校,其实学校针对这样的现状也十分无奈,家长要求学生成绩,社会要求学生的升学率,对于非中考科目的不重视,学校也十分爱莫能助。如今的学生和家长特别的现实,在初中阶段与中考无关的学科,上课的时候能听就很不容易了,就别说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了,学生回家看看生物书,家长会说:“看生物有什么用,中考又不考,还不如做几道数学题、背几个英语单词也许还能多得几分。”在家长的长期灌输下,学生也就放弃了生物学习,生物与体、音、美、劳学科还有区别,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样的重担就落在了我们教师的身上,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而不忘,忘而易拾,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然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培养好学生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初中生物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探究性的实验课很多,二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密切,我就抓住这两大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探究性实验中,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呢?带着这个问题,准备实验。在课前4—5天,按照要求准备了绿豆、餐巾纸、小勺、家里用过的罐头瓶4个、单面胶等;在单面胶不带胶一面写上标号和名字,学生们个个动手,人人操作,根据我校特点,在实验过程中不采用小组式,而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头到尾,一站到底式的实验,然后同学们开始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每位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在等待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产生兴趣,而且越来越强烈,对于学生来说,成功与否都是一种经历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或者是失败,有的同学看到自己种下去的种子开始萌发并长出幼苗,也有的同学瓶内绿豆没有发芽,也有少量发芽的,期间各种状况同时显现出来,同学们同时可以看到多种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兴致非常高,下课就去观察,相互议论相互总结经验,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就完成了这一试验,同时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并能在班级和同学们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让学生们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带着期待,学生的兴趣陡增,幼苗长出来了,同时也能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一个实验过程同时获得俩个知识点,事半功倍。在课上只需处理一些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学们相互进行解答,同学们解答不了的,由老师给予解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记忆也很深刻,同学们的兴趣也随之得到培养。
还有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上课的时候,先问学生,谁吃过茧蛹,同学们很踊跃,纷纷议论,随之我又说,大家都吃,茧蛹不就没了吗?有的同学就说它还会生出宝宝来的,我就乘胜追击说:你知道蚕宝宝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从而引出课题,同学们兴致也上来了,看上去很随意的聊天,其实并不随意,以后当他们看到植物时他们就会想它们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当他们看到动物的时候就会想它们繁殖过程是怎样的?与此同时,就会想到课上的情景,就会想到课本上的内容,就会想到知识点。如果在每节课上都坚持这样做,同学们的兴趣就慢慢培养出来了,知识记忆度也会提升。虽然到了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即使生物课已经结业了,生活中一旦遇到了生物方面的相关问题,就会想到他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就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即使到了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的一些零散的知识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衔接起来就比较容易,回忆起来的知识也比较连贯,也就没有上高中学习生物难的烦恼,同样的高中生物成绩自然而然的就能提高,也就不用参加额外的补课和学习了。
毋庸置疑,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兴趣是多么可怕,没有爱好,没有理想,不思不想,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精神,颓废萎靡,无所事事。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就缺乏兴趣,才出现了,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起早贪黑,努力用功,反倒不如一些看似学的轻松的孩子,其实这都是兴趣在“作怪”。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基石,只有真正的爱上生物,才能学好生物,同样的,不仅仅是生物这门学科,其他的也是一样,都需要对学生培养起浓厚的兴趣。我在培养学生中,以玩辅学,玩中有学,学中有乐,乐中才能把兴趣培养起来,学习到得知识才能让学生们铭记,能够学有所有,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尽量让学生们结合实际,联系生活,自己动手,亲自观察,这样才能让知识更加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学生们只要有了兴趣,才能愿学乐学,也才能主动的去学习,也才能让知识串成串接续下去,才能让基础知识扎实,能够让学习形成系统,能够让知识予以牢记,能够让学生学乐互助。不管时隔多长时间,都不会忘,现阶段,生物的这种不连贯,只是现状,如何能让课时的不连贯,变成生物知识的贯穿,当然只有兴趣才是学好生物的基石。
论兴趣是学好生物的基石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三中学 赵春华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小学时就略有接触,进入初中后才开始了较系统的生物课学习,为以后学习生物打基础。但由于某种原因,初中阶段只在一、二年级开设生物课,生物这门学科在初中二年级的下学期期末就结业了,学生们开始为了能够升入理想的高中而拼命的学习语、数、外、等,被那些中考科目压的喘不过气来,对于死记硬背的生物学知识早就忘得一干二净,然而进入高中以后,又重新开设了生物课,这对于学生来说生物课就像一张白纸,基石没有了,大厦还会好吗?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们还不得不学,对于高中生物课理解不上去、听不太明白,考试分数不高,理想大学上不去,怎么办?就只能请家教、补课等,家长着急,学生苦恼。其实高中生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初中生物相互关联,在初中过程中把生物学好,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才能更加容易的学好生物,提高生物成绩。面对这种状况,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基础打好,把初高中的生物知识串联起来呢?只有兴趣才是学好生物的基石。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有的孩子喜欢篮球,有的孩子喜欢舞蹈,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兴趣调整到生物上来呢?这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新的任务。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任重道远,我针对目前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予以一定的改善。
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在于学校,其实学校针对这样的现状也十分无奈,家长要求学生成绩,社会要求学生的升学率,对于非中考科目的不重视,学校也十分爱莫能助。如今的学生和家长特别的现实,在初中阶段与中考无关的学科,上课的时候能听就很不容易了,就别说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了,学生回家看看生物书,家长会说:“看生物有什么用,中考又不考,还不如做几道数学题、背几个英语单词也许还能多得几分。”在家长的长期灌输下,学生也就放弃了生物学习,生物与体、音、美、劳学科还有区别,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样的重担就落在了我们教师的身上,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而不忘,忘而易拾,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然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培养好学生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初中生物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探究性的实验课很多,二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密切,我就抓住这两大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探究性实验中,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呢?带着这个问题,准备实验。在课前4—5天,按照要求准备了绿豆、餐巾纸、小勺、家里用过的罐头瓶4个、单面胶等;在单面胶不带胶一面写上标号和名字,学生们个个动手,人人操作,根据我校特点,在实验过程中不采用小组式,而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头到尾,一站到底式的实验,然后同学们开始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每位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在等待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产生兴趣,而且越来越强烈,对于学生来说,成功与否都是一种经历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或者是失败,有的同学看到自己种下去的种子开始萌发并长出幼苗,也有的同学瓶内绿豆没有发芽,也有少量发芽的,期间各种状况同时显现出来,同学们同时可以看到多种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兴致非常高,下课就去观察,相互议论相互总结经验,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就完成了这一试验,同时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并能在班级和同学们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让学生们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带着期待,学生的兴趣陡增,幼苗长出来了,同时也能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一个实验过程同时获得俩个知识点,事半功倍。在课上只需处理一些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学们相互进行解答,同学们解答不了的,由老师给予解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记忆也很深刻,同学们的兴趣也随之得到培养。
还有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上课的时候,先问学生,谁吃过茧蛹,同学们很踊跃,纷纷议论,随之我又说,大家都吃,茧蛹不就没了吗?有的同学就说它还会生出宝宝来的,我就乘胜追击说:你知道蚕宝宝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从而引出课题,同学们兴致也上来了,看上去很随意的聊天,其实并不随意,以后当他们看到植物时他们就会想它们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当他们看到动物的时候就会想它们繁殖过程是怎样的?与此同时,就会想到课上的情景,就会想到课本上的内容,就会想到知识点。如果在每节课上都坚持这样做,同学们的兴趣就慢慢培养出来了,知识记忆度也会提升。虽然到了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即使生物课已经结业了,生活中一旦遇到了生物方面的相关问题,就会想到他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就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即使到了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的一些零散的知识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衔接起来就比较容易,回忆起来的知识也比较连贯,也就没有上高中学习生物难的烦恼,同样的高中生物成绩自然而然的就能提高,也就不用参加额外的补课和学习了。
毋庸置疑,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兴趣是多么可怕,没有爱好,没有理想,不思不想,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精神,颓废萎靡,无所事事。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就缺乏兴趣,才出现了,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起早贪黑,努力用功,反倒不如一些看似学的轻松的孩子,其实这都是兴趣在“作怪”。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基石,只有真正的爱上生物,才能学好生物,同样的,不仅仅是生物这门学科,其他的也是一样,都需要对学生培养起浓厚的兴趣。我在培养学生中,以玩辅学,玩中有学,学中有乐,乐中才能把兴趣培养起来,学习到得知识才能让学生们铭记,能够学有所有,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尽量让学生们结合实际,联系生活,自己动手,亲自观察,这样才能让知识更加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学生们只要有了兴趣,才能愿学乐学,也才能主动的去学习,也才能让知识串成串接续下去,才能让基础知识扎实,能够让学习形成系统,能够让知识予以牢记,能够让学生学乐互助。不管时隔多长时间,都不会忘,现阶段,生物的这种不连贯,只是现状,如何能让课时的不连贯,变成生物知识的贯穿,当然只有兴趣才是学好生物的基石。
- 【发布时间】2015/12/25 19:38:33
- 【点击频次】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