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创新模式,构建德育管理新思路

 

【作者】 刘生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新模式,构建德育管理新思路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第一中学 刘生江

 

  古人曾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生活中,人人都要以修养品德为根本。尤其是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为复杂、牵动面最广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根本任务的完成。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呢?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将自己不成熟的观点阐述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目标确定因地而异,构建校本德育体系
  按照常规工作要求,每所学校均要制定符合自己的德育目标,目标的制定必须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目标过高或过低,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义务段学校,地域特点和生源特点都制约着我们的德育教育。因此,从教育内容的编排和德育活动的设计,到教育方法的选择,都要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要按照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原理,把学校德育整体划分为纵向系统和横向系统,形成一个坐标系,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比如我所在学校(农六师五家渠第一中学)是一所完全初级中学。共有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我们每年招收的都是师市最优秀的学生,也有周边团场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制定统一的德育目标,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成长规律,突出三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在执行过程中,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校本德育体系的构建,要立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努力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建设富有各地风土民情的、具有地域独特性的校本德育体系。如可以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党—我心中的灯塔》《爱我新疆,献身兵团》以及纪念“一二九”“ 五四”青年节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辩论会和书画展。
  二、重视养成教育,构建主体参与型德育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这一观点,可以用鲁迅的一句话来概括:“教育是要立人。”其实古人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要使人具有善良的德性、要去恶从善,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这也是我们今天德育教育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从事多年的教教管理工作后,我发现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重视养成教育。学生从进入中学到高中毕业六年时间,如果学校的德育措施适当,定能成人成才。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文明素质的高低是通过其行为习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行为习惯与养成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养成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准则,促进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成长。比如宿舍的毛巾,漱口杯摆成一条线,蕴含的是环境整洁有序、举止严谨的价值观;升国旗立正站好、向国旗行礼蕴含的是爱国主义价值观。总之,学校养成教育要以学生的行为习惯为起点,以学生的精神感受为重心,引领学生在这种体验和感受中获得精神的快乐和幸福,从而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当然,这种价值观的行成,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学校在制定好自己的德育培训目标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活动,提高认识,养成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约束能力、道德认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如学校要在厕所、花坛、草皮旁边树立一些温馨的提示语,或要在石头上刻一些富有哲理语言,可以向全校师生征集,学生在撰写这些用语时,心灵定会受到洗礼。同时,在校团委和德教处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日常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发现问题,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这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
  三、开活班会,构建和谐的德育空间
  德育工作的内容丰富多彩,开展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变灌输式德育为体验式德育,能使德育工作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求班主任从起始年级就要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建好符合自己班级情况的班规,开活班会,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组织、指导作用。比如新生入校分班后,各班利用班会课拟定好班规。班规主要从遵守作息时间、早晚自习要求、正常上课要求、值周和卫生要求以及放学后的要求等几个大的方面来拟定。各班制作班规标志牌,并张贴在学校规定的地方,学校德教处第二周进行检查。拟定好的班规不能随便更改,要添加或删除一些条款,必须在班级民主生活会上通过,往往班规拟定好后要使用三年。
  其次,学校以年级为单位,一般是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利用班会课开展“成长汇报会”。时间是班级每周举行一次,年级组每月举行一次。班级“成长汇报会”要求人人参与,年级组举办的“成长汇报会”发言的学生由年级组和德政教处确定。既让思想品德优秀、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谈成功的经验和学习的方法,也让思想迷惘、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谈自身的问题、转化心得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同时也让在学习上有困难而在其他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谈他们在艺术追求上的苦与乐。实践几年来,“成长汇报会”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长汇报会”成了学生思想交流、思维碰撞的大舞台,成了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和心理辅导站。
  最后,利用班会开展好主题班会课。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基本上是由班级确定,主要内容一般要求围绕“树立集团意识,完善自我形象”这个主题。学校德教处每学期均会给几个固定的主题,材料主要来自当年“感动中国人物”。比如2015年我们组织全校37个班开展了“假如生命只剩十六秒”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了“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班会课,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
  当然,一次活动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后续活动要及时跟进。为了强化教育效果,班主任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组合活动。不同的活动拟定不同的侧重点,后续活动的主题尽可能做到是前一主题的拓展或延升,并努力做到后续活动有整体性和规划性。这样,才能保证活动产生持续的效果,学生才能真正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抓班主任能力建设,构建学校德育新思路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早就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班主任是具体实施这一计划和目标的操作者之一。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灵魂,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一个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失败关系重大,事关人才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
  纵观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诸多方面不能使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上片面追求升学的影响,也有班主任工作方法的问题。有些班主任缺乏新形势下进行班级教育的工作方法,只是忙于班级事务性工作,“眼一睁忙到熄灯”,出力不少,效果不佳。另外,有些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方法单调,比如,有些班主任从初一接班时,对学生说的一套道德教育话,到了初三还是这一套,学生听了三年老一套,耳朵生了老茧,心理生了逆反,自然达不到教育目的。而班主任却认为费了这么大劲学生不领情,于是牢骚满腹,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泄了气,伤了心,许多教师因此不愿意再做班主任工作。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多年的摸索,我觉得班主任工作以“研”代“作”方法不妨试一试。所谓以“研”代“作”是说班主任老师选一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班主任工作。它的好处是班主任带着课题去工作,目标明确,有了研究课题,必然调查研究学生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寻找工作方法,课题研究完成还需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这样便形成了班主任工作的良性循环。这样工作既不单调,也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丰富了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高了班主任工作水平。下面,以我们年级的两个实例来说明这一点。
  (一)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代替单一说教方式。
  2014年我校初一年级13个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个基础上,每个班结合本班特点,由班主任和班委共同制定方案,开展活动。课题一下达,每个班都积极行动起来,研究课题,制定方案,寻找途径。初一(7)班在班委的组织下,请来了学校德育处主任作报告。这个报告会由初一(7)班组织,其他班级参加。会上德育主任精彩的演说博得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会后,各班以老师的报告为主题,谈体会,谈理想,谈人生。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班主任深有感触的说:“这次报告非常成功,教育效果是任何一位班主任的说教都无法达到的。”
  (二)以教研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教育的主体:
  2015年第一学期,我校的德育主题是“心中有集体”针对这个主题,我们结合年级的具体情况,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上,让各班学生自己商量本班本学期工作方案,在研究过程中班主任只起参谋作用,效果非常理想。如初二(5)班,学生们在主题班会上,演出了以本班的事例编排的各种节目,这种活动形式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一起回顾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一起回顾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回顾涌现出的好人好事。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深受启发,再次体会集体的温暖及作为班集体成员的责任。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完成,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在德育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以“研”代“作”使我们尝到班主任科研工作的甜头。目前,我们各年级争着要课题,有两个班参加兵团实验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还有两个班级参加六师德育实验课题“尊重教育”。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广大师生德育意识增强了,整个校园浓厚的学习气氛形成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创新模式,探索学校德育管理新思路。

 

  • 【发布时间】2016/1/9 22:39:31
  • 【点击频次】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