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微

 

【作者】 梁雪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微

 

重庆市巫山县秀峰初级中学 梁雪梅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有关资料等)以及促进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笔者经过初步探索,总是要从以下几方面精心组织,力求大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改变课堂教学程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我还鼓里学生对老师讲课提出的见解(观点)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老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的策源地。
  二、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我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我不马上给予否定评价,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向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我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文物考古、模型制造、古画摹仿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例如,我指导学生制作“张衡地动仪”的模型时,只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原理、外形,学生从自选材料、模具制造到演示,都显示出他们的创意水平。此外,我还让学生制作殷墟龟甲、兽骨模型;临摹《清明上河图》、《步辇图》、《蒙娜丽莎》等;到革命老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编辑刊行油印小报《历史报》。如此等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多功能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发挥,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
  四、扩大信息输入的容量,加强思维“能源补给”  
  我针对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及创造个性,善于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加强信息量的补充,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比如我将多年订阅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及珍藏的《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版)的有关材料,以及大量其他书刊,组成一个小型历史知识书库,对学生开放。在长期“能源补给”中,学生的创意思维有了明显的进步。有的学生的史学小论文,从他们自拟的题目中可窥其分量。如《对王莽的重新认识》、《唐代的寺院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中国战场》等。因此,加大材料的容量,既促进学生实弹实战能力,也刺激学生创造潜意识的觉醒。
  此外,我还注意学科间的彼此渗透,如政治、地理、语文、美术及有关自然学科,加 强学科横向系统的联结,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借鉴,加大信息贮量,使之为创造思维服务。

 

  • 【发布时间】2016/1/9 22:48:51
  • 【点击频次】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