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 薛爱红 赵光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论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中心校 薛爱红 赵光华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灵对话;写作,是借助笔墨和自己心灵对话;上课,是借助教师和文本对话;交际,是自己和同学以及其他人的直接对话。通过各种卓有成效的对话,让学生乐学语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打好精神底子。
  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阅读是不可替代的。看电影、电视时,你可能较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 …… 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 …… 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 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 “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 。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 “ 知书达礼 ” 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我们知道了阅读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 从学生的阅读心理来看,阅读的原动力即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又源自于文本的趣味,源自于读者的一种需要,源自于一种有效地激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自然也需要这种阅读的原动力。初中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
  好的开始就如一场好戏的开头,能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创设有益于学生思考、学习的各类情境,将学生引入兴趣昂然的状态中,做到 “ 课伊始而兴趣乃生 ” 。如朱自清的《春》,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记忆,激发学生争相把自己了解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当再读朱自清描绘的几幅春景图时,学生个个欣喜若狂,读得朗朗上口。我知道他们被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又一幅美景深深吸引了。
  二、研究探讨,传授新课,保持兴趣
  如果说导入时的兴趣是启发思维的兴奋剂,那么讲课中兴趣的保持则是掌握知 识的催化剂。语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 “ 教 ” ,而在于指导学生 “ 学 ” 。
  1. 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风不同、格调迥异的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情感充沛地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进入境界。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要把作者热爱祖国,甘心献身祖国,生生死死和祖国在一起的崇高情怀朗诵出来。对文学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积累。
  2. 用不同形式讲出感情。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深思熟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课中。讲课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用问题引向深入,用演讲比赛、辩论、朗诵等形式,用表演体会人物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趣不减,做到 “ 课已进行,兴趣正浓 ” 。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要求学生思考:假设当了老板或者大富翁的于勒叔叔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菲利普夫妇会怎么样的表现呢?在教学《孔乙己》一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被打折腿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完最后一碗酒后,用手“走”出了酒店,想一想,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像这样通过老师合理的设计问题,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面对文本进行反复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语文的爱好。
  学生既然有了阅读的兴趣,接下来就是要告诉学生怎么样阅读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我根据我从事教学十多年的经验来谈谈阅读过程中的五个步骤:
  1 辨体
  辨别文章体裁,以利于学生有目的的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内容。
  2 、审题
  申明题目的语言结构、含义和作者意图,并点出“题眼”,初步了解文章所写的对象或内容。
  3 、 写了什么
  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朗读或默读),同时标出各个自然段的序号,勾出生字、新词
  难句、待查工具书或研读是解决。通读之后,可以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种整体认识对于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要求,记述文要搞清六要素和事件的意义;说明文要求了解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议论文要求掌握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这个环节也叫做初读全文,方法是一口气读完课文,目的在于从整体的感受、认识和判断中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把娃,完成阅读活动的第一步任务。
  4 、怎么样写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始一段以段的研读课文,在进一步掌握文章部分内容的同时,深入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特色。期间教师可以设计导读思考题,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辩词、析居、体会文章的奥妙之处,领会作者表达上的高明和巧妙。
  5 、为什么这样写
  这个环节是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从整体、全貌上探求作者构思的意图,加深对全文谋篇布局、主题思想的理解。这一次的整体认识,是属于更高层次的综合,是讲读教学的深化阶段,完成这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可以质疑设问。比如《羚羊木雕》中间部分为什么要用插叙的方法来写。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和谐、迁移默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 【发布时间】2016/1/9 22:49:27
  • 【点击频次】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