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汉语课堂教学中过渡语的巧用

 

【作者】 克比努尔·艾克木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汉语课堂教学中过渡语的巧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小学 克比努尔·艾克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是十分重要的,她实际上是融入对学生的赞美与评价,对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小结于一体的,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更高处攀爬的一架阶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对过渡语的精心设计。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能够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课堂正是有了过渡语才能生气灵动。所以有人说,有魅力的课堂过渡语,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金钥匙。
  课堂过渡语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过渡语是在给语文课下调料,是教师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时运用的语言,能起到搭桥、架桥的作用。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过渡语也是不同的。
  现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过渡语的运用略陈管窥,以期抛砖引玉。
  一、巧用过渡语,使教学行如流水般自然
  1、课与课之间穿越时空的链接。例如,教学《燕子专列》一 课时,学生已经学过《燕子》这篇课文,这两课虽然是不同的课文,却都与燕子有关。在过渡时可以运用这样的过渡语:“我们知道春天来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的到来不仅给春天带来了生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但是,我们只知道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却没有想过它们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回来要克服多少困难。今天,我们就遇到了一群有困难的小燕子,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一起走进《燕子专列》吧!”这样,在两篇不同的课文之间找到了相通之处,很自然地把它们链接到一起。
  2、段与段之间惬意的衔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教学中,教师要常用情真意切的过渡语去创造良好的教学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在《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读师傅的话时可以这样过渡:“师傅要徒弟在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大徒弟可能画了成百上千只,二徒弟可能画了成千上万只,而小徒弟只画了两只和一些山峰,却得到了师傅的高度赞扬,这时候假如你是画师,你会怎么给他们解释?”先让同学自己说,然后再引导学生读师傅的话。这样,有了自己的理解,学生就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是啊,我们一起来当当画师,给大徒弟二徒弟解释清楚。”学生读。“作为大徒弟的我还是没有听懂,谁再来解释给我听?”再读一读。通过教师的过渡语,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随着作者的思绪,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感悟文本。
  巧用过渡语既使 课堂教学行如流水般自然,又能起到感情升华、高潮共鸣的作用。
  二、巧用过渡语,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过渡语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导火线。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为了赶超世界先进的国家,为了民族的腾飞,为了使小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是十分必要的。生动的过渡语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开,使学生的头脑新颖、独特。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之又重。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而好的过渡语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的导火线。再拿《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课来说,这本来就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要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延伸时可以这样过渡:其实小徒弟的画之所以最好,就是因为他懂得创新,懂得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所以我们要想把事情做的更好就要学会创新,创新并不难,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的例子,谁还记得?(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华佗分羊 ……)老师可以先举例子,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用过渡语诱导学生进入角色,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远远超出了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不仅如此,良好的过渡语便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情感,从而驱动了他们一颗颗灵动的心,激发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学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过渡语文字体验中也得到了浸润、感染和丰富。
  总之,有魅力的课堂过渡语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金钥匙。而巧妙运用好过渡语,则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6/1/9 22:52:08
  • 【点击频次】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