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创设问题情景,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

 

【作者】 马江卫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设问题情景,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职业高级中学 马江卫

 

 

  【摘 要】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针对职高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实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材,运用物理学科中的实例等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通过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实现“内容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化。
  【关键词】 探究;问题化;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大纲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问题”的创设开始,因为只有通过问题才能激励学生去学习,去观察,去探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美国著名数学家啥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方向;有了问题,思给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且教学内容“问题”化是把“内容本位”教学转化为“学生本位”教学的一个有效策略。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设法使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作为动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查询、动手、动脑、提问、讨论、辩论等等。给学生提供解决各种类型和各种认知水平问题的机会。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力争每一节课都提出一个主问题(中心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连续体”。中心问题亦即本节课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问题连续体”既是为学生解决“中心问题”而设置的一根根“路标”,又是为学生在探究中设置的一个个“障碍”。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路标”的提示,不断的探究,克服重重困难,越过一个个“障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最终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教与学的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地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设问题中,最应当值得关注的是:
  1、联系实际,创设问题
  教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现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很多数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都有现实原型,这就需要我们上课前要花大力气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提炼出学生感兴趣的、关注的、有所熟悉的、身边的、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如在讲到运用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概念,解决生产生活中面积最大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长为L的篱笆围成一个花园,怎样才能使围成的花园面积最大?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面积最优化问题,很有亲和力,也很有探究性。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容易上手,都跃跃欲试,可随着问题的深入,同学们都经历了一番起伏跌岩的探究过程。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问题”素材,创设问题情景
  在现行的职高教材里,每一节的开头,概念的引出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实例引出概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还设立了“观察”、“认一认”、“说一说”、“辩一辩”、“试一试”、“想一想”、“动脑筋”等小标题,这些为我们创设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并经过自己的加工整合提炼,就能设计出灵活多变,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如在讲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教材中讲述了法国数学家高斯10岁时用创新方法算出了1到100个自然数的和的方法,我抓住这一素材,设计成一个“中心问题”,请用最简单的方法计算出1+2+3+4+5+……+100=?,然后让学生去探讨,学生也得出了一些算法,但都没有高斯的算法简单,最后我给出了高斯的算法,并讲了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通过这一问题的创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受到了一次以科学家为榜样的科学精神的熏陶。
  3、合理利用物理素材,创设数学“问题”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使得不少学生怕学厌学。而很多物理问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而利用相关物理素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例如高一的学生对“充分必要条件”的理解比较困难,而利用物理中设计电路图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开关A闭合”表示条件P,“灯炮B亮”表示结果q,则可创设问题:下面四个图中P与q各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则“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等相关问题,通过下图即可顺利得以解决。
  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是B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形象直观的物理图形能够使学生轻松的构建数学概念,牢固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运用模型创设“问题”
  数学模型是揭示数学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手段。很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抽象地提出问题,学生就难予理解数学知识,如果利用模型的形象直观,并让学生亲自实践,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在讲立几中的旋转体时,就可利用模型来创设问题。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小姐发几张纸和一把小刀,然后提出问题: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直角梯形的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分别绕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是什么几何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探究,即可得出圆柱,圆锥和圆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接着又问:把圆柱、圆锥、圆台展开,它们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学生把做好的模型展开,即可计算出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创设问题的方法很多,作用和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自然地把知识学习的中心从学习内容转化到了“人”,师生不是一味地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是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培养能力。
  参考资料:
  [1]中等职业学校《数学》邱维声 高教出版社
  [2]《加入收藏 投稿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作者 胡林仙 虞志平,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02期

 

  • 【发布时间】2015/3/15 10:59:03
  • 【点击频次】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