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有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 黄志高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有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二小学 黄志高

 

  【摘 要】 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身边没有老师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新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学。
  【关键词】 有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

  能力表现为许多方面,如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等。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它包括自觉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通过相关的工具书和资料,根据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习惯,使自学成为一种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变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给学生鱼不如教会他们打鱼的方法”,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自己学。
  一、自学能力的定义及范围: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新问题。等到他们步入成年,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自学能力这把金钥匙仍然能发挥作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更好的自由探索,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1.自学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终身受益的工具。
  自学能力都不是任何人生来就有的,而是逐渐培养、逐渐提高的。既然后天获得,就应尽早地、尽快地掌握。自学能力是终身需要的一种能力,是要求越来越高的一种能力。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因受生理、心理以及知识水平的制约,自学能力受到制约。但在这个阶段,教师能帮助和指导学生认真地总结自学的体会、经验,找出自学中的不足,使其具备自学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和小学以后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学生通过自学所获得的知识是最扎实、最牢固的。
  自学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当然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能积极、自觉、全身心地钻研问题、思考问题,能不断地提出 “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等问题。既然是自己独立的思考、重复的思考,甚至是走过弯路又得到纠正的思考,当然对所学习的内容就会理解得深,掌握得牢,遗忘得慢,运用得好。
  3.自学的同时能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学是一个精神高度集中的过程,是一个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优势的过程,因此能提高注意力。学生要学深学透就必须逐字逐句地阅读,就必须认真观察插图、示意图、图表等,而且要产生切合实际的联想,形成立体空间结构图式;对于语言文字的描述,必须产生丰富的想象,这样就有利于他们的观察能力、再造想象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的提高。既然自学,就要独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自学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自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对自制力要求很高的过程。因此,要求自学者要有比较坚强的意志,能自觉地确定目的、目标,并支配其行动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进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1.要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专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自学活动,本身就包含有尝试、探索、创造的因素,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某一具体认识任务的过程,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并掌握自学方法。
  2.让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
  对小学生来说,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和词典。小学生主要掌握按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每查一个字、词,能说出这个字、词有几个意思,能根据上下文从字典中选择词义。
  3.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应该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阅读时遇到重要的生字词时,写作文遇到没有把握区分是否错别字是,因立即查词典的习惯。看课外书时摘抄好的句、段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拿到教师批改的作业首先认真改错的习惯等等。
  4.尽可能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读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学会主要的读书方法:
  一是精读与浏览。一般地说,小学生的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精读,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还要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基本道理,经过自己消化以后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基本原理,最后还要区分出需要记忆的部分和需要学会应用的部分,并努力达到记忆和运用的要求。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报刊、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课外读物,可采用浏览的方法,但对其中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可适当采用精读的方法,作点摘录,写点心得。
  二是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积累有用的资料。小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两种,有时也用列提纲、写概要、写心得等形式。三是提出疑难问题和主动寻求解答。学贵有疑。读书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等于不会读书。教师应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提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读书善疑,还要教给学生从教科书或参考书中寻求解答的能力。
  5.教给学生做作业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例如,先复习后做题的程序、怎样审题、遇到不会的地方怎么办、完成作业后怎样自我检查、怎样排除干扰做到专心等等。
  6.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认识规律。
  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应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导—扶—放”的三段式指导程序,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导即引导,指导教师依据教材,讲清知识,教给方法,提示规律。“扶”即扶助,指教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自学的思考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模仿或借鉴已有的学习技巧或方法独立学习,而后师生共同讨论,小结,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放”即放手,就是教师先提出课题,布置自学内容,要求和进度,不提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逐步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纲要,自己找规律。在自学以后,再由教师检查了解,学生提出质疑,师生讨论释疑。
  此外,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自学外,还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学有成效。
  四、培养自学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帮学生克服懒于自学的思想。
  现在的学生多少都有点依赖心理,不想自己学习,总希望有人能够直接给出答案。这样懒于自学的思想,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过,教师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自学的故事,让学生克服懒于自学的思想,养成积极、主动地自学知识的能力。
  2.平时多注意检查督促,让学生的自学成为习惯。
  对于学生自觉学习的行为,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并慢慢促使其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学生的心智和学习能力都还不太成熟,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地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并且给学生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意见,以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督促学生学会自学,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初期自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自学能力在未来的社会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 【发布时间】2015/3/30 22:47:55
  • 【点击频次】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