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搭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搭台,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探索

青海省化隆县第四中学 马玉伞

 

  【摘 要】 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政治教学实践,就政治教学中重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和以课堂讨论为有效载体,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做的一些粗浅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对我们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教师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并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行为的训练结合得十分密切。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政治理论的素养,还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分析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政治学科所具有的教学特点,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关键是看我们教师如何真正做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为此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能注重从新课程理念中汲取营养,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着手,创设以质疑、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民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要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是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教学民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明确提出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正是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真正使“教学在师生互动与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学是出发点、落脚点,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展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压抑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正确,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统课堂”,居高临下地出现在课堂上,盛气凌人地进行教学,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接受与模仿之中,不能放开手脚地思考问题,思维近乎封闭,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其结果必然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地位的发挥更是无从谈起。前不久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开展了“什么是一堂好课有效的课”的学生问卷调查,在高一100名学生的有效问卷中,有88名喜欢亲切、和善、有爱心的教师,喜欢能够相信与尊重学生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地讨论与探究问题。可见现在的学生是十分厌烦“灌输式”、“家长式”的教学方式,而非常喜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政治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才会充分的发挥出来。
  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建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用微笑、点头、鼓励来善待学生,决不用训诉、讽刺、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上课时常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或讨论”的语气开题,将师生融合在一个情感亲密的教学整体之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老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由于有民主的氛围,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动而有序,活而不乱。这样的课堂气氛,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必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习的创造力确实来自于问题与质疑,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启发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敢于并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使教学过程成为像于漪老师所说的那样,是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当然学生质疑习惯和解惑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懈的指导与培养。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三个方面来培养。
  1、提供思考题,帮助学生质疑。往往有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好像什么都懂,看不出问题,找不到疑点,其实正是我们平时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造成的,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鼓励与帮助学生从教材中看出问题、想出问题。我认为教师出好课前预习思考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的。
  2、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质疑。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学方式,我们将促进师生互动的谈话式、讨论式教学作为政治教学的有效方式是可取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非常规、发散性的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同角度的思考、剖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述《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得尊重别人?”使学生站在自己与别人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尊重人格尊严的问题。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就能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较好的发挥。
  3、鼓励学生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尽管教师已有目的地设计了一些课前的预习题,也能在上课时进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但学生还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尤其是随着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对质疑会表现出高涨的热情,他们常会以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的批判眼光来审视教材、分析问题,在不疑处生疑。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七嘴八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营造让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的问题,多数可以采取让同学们自己在相互讨论中解答,也可以通过教师作些补充和归纳加以明晰。在师生共同的讨论与分析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能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就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质疑解惑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合作学习,养成学生的讨论习惯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次课程改革实验中,将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突破口来研究,确实是抓住了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政治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并以课堂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我们可以把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惑,教师教学中设置的问题,通过不同的形式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讨论一般以前后两张桌子的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也可以是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或以班级自然小组为单位,还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模糊组合。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开展讨论,都必须让每一位学生有参与合作讨论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承担责任,在讨论中分享收获。学生在合作中讨论,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引导,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指导,也就是说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对于课堂讨论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讨论前教师应考虑好讨论的题目或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索有关信息与资料,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有序的组合,让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并自由地发表意见,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加讨论,避免冷落少部分学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归纳和小结。依据新课程理念,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善于组织学生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合作讨论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上能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多向思维。主体的学习地位,民主的学习氛围,必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5/3/30 22:52:07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