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数学语言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作者】 郑淑瑶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让数学语言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从《背土豆》教学中看教师语言应用

 

浙江省浦江县大溪中小 郑淑瑶

 

  【摘 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架在师生间的一座桥梁,是师生间交流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语言运用缺乏规范、说话琐碎平淡、前后衔接生搬硬套等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该从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入手,精心预设课堂,及时评价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才能带来令师生都满意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教师;语言;运用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也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一条串珍珠的线,把学生发散的思维串成一串串美丽的项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架在师生间的一座桥梁,是师生间交流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如何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如何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切,都必须由教师的语言来完成。
  数学课堂语言应该是简洁、规范、严谨、精心锤炼的,应该是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愉悦、美的享受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由于经验缺乏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语言运用不规范、说话琐碎平淡、前后过渡生搬硬套等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本人就不久前我校一新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背土豆》中的语言运用,发表自己一点初浅的看法。
  案例一:语言运用不规范
  (PPT投影小老鼠背土豆图)
  师:一个小老鼠在背土豆,袋子破了,小老鼠一共有几个土豆?
  生:7个。
  师:用数学故事怎样说?
  生:5+2=7
  师:袋子破了,掉了1个,算式怎么说?
  生:7-1=6
  师:掉了2个怎么办?说成数学故事
  生:本来有7个土豆,掉了2个,还有5个。
  分析: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有导向性,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他们该怎么说,怎么做。从字面上理解,“用故事说说”应该是用语言表示一个情境,也就是说其中的数量关系。但是也正是这句话,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产生了困惑,因为有两位同学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一名学生把数学故事理解成了“列算式”( 5+2=7),但第二位学生则用语言表述出了其中的数量关系(本来有7个土豆,掉了2个,还有5个)。包括在后面的教学中,还多次出现了这个现象。事后我问她“用数学故事说说”到底是要求学生怎样说,该教师说两种方法都行,反映出教师语言运用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其次,当在课堂上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时,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对正确的回答作肯定,否则会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带来认知混乱,以后再遇上老师叫他们“用数学故事说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做。
  案例二:语言平淡如一池湖水,波澜不惊
  (小老鼠背土豆图)
  师:袋子破了,掉了1个,算式怎么说?
  生:7-1=6
  师:掉了2个怎么办?说成数学故事
  生:本来有7个土豆,掉了2个,还有5个。
  师:如果掉了3个,怎么办?
  生:7-3=4
  师:如果掉了4个呢?
  生:7-4=3
  师:如果掉了5个呢?
  生:7-5=2
  师:如果掉了6个呢?
  生:7-6=1
  师:如果全掉光了?
  生:一个也没有了。
  分析:与语文课一样,教师在语言运用时要分清主次,讲究轻重缓急,平淡无味是课堂的大忌。但是,在该教师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本环节的处理上,倒有点像成语接龙:从掉一个还有多少个?一直问到全部掉光了,没有高潮,也没有悬念。学生倒是兴致盎然,从“7-1=6”一直说到“7-7=0”,到最后几次,教师还没有说出问题,几个调皮的学生已经“帮助”老师说出来了。
  案例三:缺乏及时评价,特别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时。
  (PPT投影小鱼图:大鱼缸5条鱼,小鱼缸2条鱼)
  师:你能用数学故事说说这幅图吗?
  生1:小的有2条,大的有5条,一共有多少条?
  生2:本来有5条鱼,杯子里有2条,一共有多少条?
  师:算式怎样说?
  生:5+2=7
  (PPT投影孵小鸡图:共7个鸡蛋,两个鸡蛋已经孵出小鸡)
  师:你能用数学故事说这幅图吗?
  生:有7个蛋,2个蛋破了,还有多少个没有破?
  ……
  分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上教师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但学生因知识储备与认知上的缺限,在表达的准确性上难免有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到位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与提升。第一幅图中,画的是两只鱼缸,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直观地把鱼缸说成了大的,小的,第二位学生更夸张地把鱼缸说成了“杯子”(小的看上去有点像杯子)。第二幅图中,明明是孵小鸡,但在学生把孵小鸡说成是“2个蛋破了”时,作为老师,此时不是去完成后面的教学环节,而是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当场指出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避免今后再发生同样的错误。
  另外,与大部分新教师一样,在环节衔接的处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大多情况下,该教师用“接下来”或者“下面”等语言来过渡,有时候甚至什么也没有,直接用PPT投影显示内容,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对学生的说话习惯比如回答问题不完整等现象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丰富生动、准确优美的语言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保证。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呢?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数学语言艺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对数学语言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也影响到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互动能力,从而决定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这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语言运用时应该准确,符合科学性,对各种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避免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更是应该引以为重。
  精心预设课堂
  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备课不仅仅是备环节,更重要的是要备如何把这些环节前后连接起来,并用什么样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师备课不但要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还要精心预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避免上课时问题的琐碎,造成学生思维的低效。
  如在本节课在教学“孵小鸡”这个环节时,教师可以先问问学生“你们喜欢小鸡吗?”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教师接着引导“鸡妈妈经过二十多天的辛苦努力,终于看见了自己的小鸡宝宝,大家想去看一看吗?”然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过程,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风趣的数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教学内容的形象,以形象加深理解和记忆,以形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以获取教学的艺术效果。
  及时对出现的情况进行评价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赫洛克通过实验发现:经常受谴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要低于经常受表扬的学生,但是,既不表扬、也不谴责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经常受谴责的学生更差。由此赫洛克得出结论说:“奖惩都是必要的,不给予奖惩会引起学习下降,而奖励比惩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为了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在恰当时候对学生进行“奖惩”,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不作任何表示。但是也应避免因为了保护学生积极性,而对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都一味给予表扬,有时候,一味的表扬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相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产生一种也不过如此的心理反应。
  语言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语言,同样是一门艺术,其内涵博大精深,远远不止以上几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要期盼在一朝一夕学习就能见效,唯有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做起,在实践中去领悟、去掌握语言在课堂上的运用,才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使语言真正成为串成珍珠的线,把学生的思维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3]冉睿,《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http://wenku.baidu.com/view/f273f73
e0912a21614792912.html,2013年3月18日

 

  • 【发布时间】2015/5/7 13:00:04
  • 【点击频次】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