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试谈20世纪初“国乐”思想观及其启示

 

【作者】 李成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试谈20世纪初“国乐”思想观及其启示

 

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李成伟

 

  【摘 要】 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大动荡同时在它影响下的中国音乐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音乐走过了一条既曲折艰难又充满了希望的道路。本文试从20世纪初国乐的思想和国乐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后对今天的启示两方面谈谈国乐。
  【关键词】 国乐;刘天华;王光祈;中西方音乐 

  一、20世纪初的“国乐”思想观
  1、关于“国乐”
  “国乐”一词是当时中国音乐文化界谈论最多的词汇。它是在受到西方文化体系影响下的西方音乐传入我国后,为区别于中国传统音乐而出现的新名词。在有关“国乐”的大部分文章中,我们看到都是围绕中国音乐的未来进行探讨的,对“国乐”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体现了当时学术界人士的勇于拓展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2、中国音乐界存在的三种观点
  20世纪初,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的问题,中国音乐界一直存在着三种主要的观点,形成了三大派别,分别是:(1)固守传统派,他们认为只有中国的“雅乐”才能堪称是中国的“国乐”,反对用西方音乐文化来改造中国的传统音乐。(2)全盘西化派,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已经过时,主张一切以欧洲音乐为标准,力图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链接在一起。(3)中西结合派,他们主张以西方音乐为标准,既不固守传统也不全盘否定西方音乐,用西方音乐的体系和理论知识来对中国音乐创新与发展,用进化论的观点使中国音乐焕然一新。
  3、“国乐”的一代宗师—刘天华
  刘天华是我国“国乐”的一代宗师,是一名“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在1927年5月由刘天华、萧友梅等人创立了“国乐改进社”。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要对国乐进行改进,刘天华在文章中说“虽然现在也有人在那里学着西人弹琴唱歌,大都还只是贵族式的,要说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这真是一件万分渺远的事。”在那时音乐是高官贵族才能接触的,一般平民是很难接触音乐的,而且学习者都把目光移向了西方音乐。刘天华在文章的开头处就已经说明了国乐改进的理由,综合起来就是:1.音乐对于人们来说有很大的功能,这是人人都承认的。2.有很大功能的音乐在我国近年来是“最没有长进的学问”制造乐器的人越来越少,研究乐理的人是寥寥无几,以至于我国至今有关传统乐理的书也少。
  刘天华学习西方音乐倒不是说他不重视中国传统音乐,他认为我们在看待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时应该以一种综合的、系统的、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对待西方音乐。他认为不论复古守旧或全盘西化,都是不行的,由于他能分别深入的了解中西乐的特长及优点,因此他主张“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合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进步两个字”。他认为中国音乐声音纯正,为西乐所不及,此外,又认为中国人较能亲近自身的音乐,因此不能完全用西乐取代,这也是他提倡国乐要改革而不能完全以西方音乐取代中国音乐的重要原因。
  4、“国乐”的开创者—王光祈
  王光祈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学者,他曾经发起过“少年中国学会”,而且在音乐事业上辛勤耕耘过十几年,他在近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一方面学习音乐、乐器知识,一方面向国内介绍德国音乐、欧洲音乐,向德国介绍中国古典音乐,并且进行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在他的一生辛苦的研究中,他不但在政治方面写了十几本专著,而且他还在音乐方面撰写了18本专著和40余篇论文。在这些文章都表现了王光祈主张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同时他还提出了发展民族音乐的具体办法,洋溢着民族自豪的感情。
  王先生怀有借助音乐之力唤醒民族,完成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理想,他主张一方面先进行整理古代音乐,一方面去采集民间流行的谣曲,然后再利用西洋音乐的科学方法,创造出“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性’的国乐”。
  二、“国乐”思想观对今天的启示
  20世纪初,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问题,在中国音乐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学者对中国音乐的前途各抒己见,大部分人士都反对固守传统和全盘西化,提倡中西合璧,在本文中笔者就针对此问题,举出了两位典型的“国乐”大师,刘天华和王光祈两人都同属于一个时代的人,他们二人刚开始学习的都是西洋乐器,却最终研究的都是中国音乐的发展前景问题。他们二人在艺术上坚定主张地立足民族、发扬和开创国乐的新传统,以及在他们的文章和创作中都描写和抒发了对当时“国乐”问题的考虑。他们既重视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又重视对外国音乐的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坚持以“中西结合”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去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新发展。其中刘天华不仅在艺术思想上提出了深刻的见解,更重要的是他一贯努力通过自己在音乐创作、表演、教学、以及其他有关音乐的社会活动,全面、踏实地具体实践着自己的主张。
  参考文献:
  [1]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J].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4
  [2]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2009,6
  [3]刘天华.我对于本社的计划[J].中国音乐,1991,4
  [4]李兴梧.萧友梅“国乐”思想剖析[J].音乐探索,2007,3

 

  • 【发布时间】2015/5/7 13:01:02
  • 【点击频次】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