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作者】 欧春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幼儿园 欧春花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生活、学习、工作等各种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重复3个月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因此,在幼儿期,如果家长、老师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要求,不注重对幼儿的有关行为进行控制,而是任孩子在简单意识里随意而行,就有可能使其养成恶习,终生受害。“小时偷针,长大偷牛”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1.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3到6岁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他们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但自控能力较差,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现在的父母大多数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花钱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但却忽视了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与习惯的培养。从笔者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及我国现有的独生子女家庭状况来看,幼儿被包办与宠爱程度仍呈上升趋势,很多孩子都普遍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有的不按时作息,好睡懒觉,上幼儿园迟到;有的乱花钱,好吃零食,影响身体健康;有的挑食、偏食现象严重;有的情系不稳定,常哭闹、不合群等等。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着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有重要意义。
  2.影响幼儿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首先要了解影响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因素。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它们通过不同的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观念先导因素。成人对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成人的错误观念会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很多家长甚至一些老师都认为只要孩子在幼儿园能吃饱睡好,多学点知识就行了,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良好行为形成置若罔闻的错误,严重影响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
  实践锻炼因素。实践活动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相关调查显示,32%的人认为“家长、教师思想重视,但没耐心培养”,这是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成人仅仅思想上重视,但不能耐心培养,那么要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是不现实的。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戏、劳动等活动中,进行着人际交往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联系、强化,最终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不少孩子正因为从小被成人剥夺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一直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环境熏陶因素。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幼儿的习惯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因此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如整洁、干净的活动室,和谐的家庭环境等,都直接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3.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构筑良好的家庭环境。幼儿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在家庭中扮演榜样作用的年轻父母应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不躺在床上看书、节约用水、孝敬老人等都必须严于律己,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同时,要努力营造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多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如带孩子共同制作玩具、共同阅读、聊天游戏、学习专门技能、外出娱乐等。幼儿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会感到温馨愉悦、情绪稳定,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从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开始学着关心体贴他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循循善诱,严格要求。立足幼儿的能力实际,适时提出一些合理要求。当然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要周密考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果提出的要求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况且当幼儿做不到这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我们的话产生怀疑,甚至会不信任我们了。在教学实践中,对刚入园的新生,起初我只要求他们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如上课时要安静地坐好、不能妨碍别人等;随后再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他人的礼物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要道谢等等。另一方面,向幼儿提要求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可以告诉幼儿早上入园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好,放学回家时要说“再见”;要求幼儿讲卫生,就告诉他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注重教育培养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存在渐进性和反复性,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贯性主要表现在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如规定孩子起床、排便、进餐、游戏、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好看的电视非要看下去,应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可能会哭闹,我们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到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一致性则体现在家人之间、家园之间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如果对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还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的坏习惯。如在家里吃晚饭时妈妈要求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宝贝孙女,说孩子小整理起来费劲,就包办代替收拾掉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能养成良好习惯?再如,小班新生入学时有的孩子离不开家人,早上入园就哭,一般老师都会告诫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室就离校,年轻的父母都会配合,可有的爷爷奶奶不忍心孩子哭,老是站在教室门口或窗户外,这样孩子会哭得更厉害,且持续的时间比别的孩子更长,让老师很无奈。因此,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人之间、家园之间都必须保持一致性。
  让幼儿在赞扬声中养成良好习惯。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赞扬少惩罚。美国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如果您想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要让他在无意中听到你对别人称赞他的优点。”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一句话感动一个人,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并不是天方夜谭。

 

  • 【发布时间】2015/5/7 13:23:20
  • 【点击频次】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