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作者】 刘 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第二初级中学 刘 静

 

  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多年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我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语文教学创新。
  一、创新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时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时创设某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怀着探索的心态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达到启迪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平实自然,却是蕴含着至爱深情的散文,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但面对现在物质生活较优越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不大会懂得孝敬父母。于是,课上我先让学生仔细聆听满文军充满深情的歌曲《懂你》,领悟了歌词的含义后,我请学生回忆一下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叙述一件自己最受感动的事,好多同学动情地谈起了自己的经历。这样,以此切入课文,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了,而且班内也形成了很融洽的气氛。
  我在教学《芦花荡》一文时,和学生一起讨论了文章意思后,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默读课文并质疑。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章中的老头子没有具体的名字?”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新颖,是一个教学亮点,便脱离了原来设计好的教案,让学生一起讨论并试着为他起名字。有学生说应该叫船夫(与他用船护送两个孩子有关),有学生说应该叫鱼鹰(这与他的形象有关),等等。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于是我让学生带上名字朗读课文,学生读后大笑,笑后仔细体会总觉得不是味道。于是我进一步启发他们: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做着什么事?学生们恍然大悟,有学生站起来说:“就连没有名字、将近六十的老人都行动起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会远吗?”小小的名字竟会有这样深刻的含义。
  以上案例启示我,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与人生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二、创新教学方式,追求教学个性化
  我们老师要追求个性化教学思路,也就是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要拘泥于参考书,要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第二段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抓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教会学生写作方法,诸如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写、哪些景、抓住什么特征写等等,让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课文及其所包含的语文知识。教学中善于找准教学“突破口”。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是以清静悲凉为“突破口”,从而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把握主旨。教学短小的文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的读通读懂,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掉标点,进行无句逗朗读,从而很好地把握了朗读节奏,对理解文意有极大的帮助。
  三、创新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真正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形、声、光、色等手段为语文教学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多媒体容量大,效率高,它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能力。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用多媒体演示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的场景,学生霎时被震撼了,无需老师强调,学生对文章主旨便有了更透彻地理解。
  四、创新教学形式,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自然、生活、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不断发现、丰富、完善和超越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阅读量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学之余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名著、现代美文等进行阅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籍阅读。然后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交流阅读心得,学习写作技能,读写结合,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还要求,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拆除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以致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学生走向街头去看广告、看标语、看各种宣传……感受语文气息,体会语文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创新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具有创新的意识,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改进,并且持之以恒地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发布时间】2015/5/7 13:26:05
  • 【点击频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