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作者】 韦 杰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 韦 杰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彻底改变“权威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环境,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化学教师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开创化学教学的新局面,这是摆在广大高中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找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位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从只重教会知识到重教会学习、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从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向以发展的观点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转变。教师要真正具有学生意识(是不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了)和童年意识(是否把学生提出的稚嫩问题和天真的想法当作宝贵教学资源),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有自己的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展示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的“平等中的首席”上作根本转移。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组织者外,还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激励者,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还应是课程的研究者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发、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定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由“四统一”(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下的“教书匠”转向科研、创新型教师,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必须将单纯的“知识本位”教学转变为“发展本位”的教学。因为学生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被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性的统一体,而传统的化学教学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存在着“只许教师种瓜,不许学生栽豆”的现象,必然阻碍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挫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辩论,开展想象,消除抑制的心理因素,使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张扬和发展。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新教学形式的诞生。在新课程实践中,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民主的、交流的、开放性的互动的课堂气氛,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彼此间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新课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对话、合作交流等方式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构建管道。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抑制教师的自我中心意识,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活动为主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着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在连接处导,在疑惑中导,在求异处导。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七多”:①让学生多“思考”、②让学生多“动手”、③让学生多“动口”④让学生多“讨论”、⑤让学生多“质疑问题”、⑥让学生多“观察”、⑦让学生多“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激活思维的深度上下功夫,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广度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探究发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因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环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想。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感,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议。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激励性评价,按照发展性原则、学生中心原则和全面性原则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精心设计活动(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加强学法指导,是新课改给教师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法指导,满堂灌和知识搬家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教学生“学会”为“会学”,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教育终身化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法,变“讲授→小结→练习”为“创境质疑→探究释疑(阅读、讨论、实验)→师生评价(归纳提高)→巩固拓展(练习、课外活动)”,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狠抓学法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需要智慧。本文仅从以上三个方面浅谈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但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蒋敦杰、杨四耕.理念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海口:海南出版社,2013.4
  [2]余文中.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宋心文.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建议.化学教育.

 

  • 【发布时间】2015/5/7 13:45:44
  • 【点击频次】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