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作者】 史 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史 静

 

  最近与学生共同学习了贾平凹的散文《月迹》。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是我在为学生上课吗?课堂越来越像是作者在向师生们诉说着什么,抑或是文中“奶奶”在通过自己的孩子变相教育着我们。课后的反思,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 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终身学习”的新理念,明确自身发展对精彩语文四十五分钟的决定性。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立场来审视教育,适时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自身能力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使然,是自我生存、自我超越和成就事业的必然选择。要利用好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需要我们真正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与努力。
  正如《月迹》中“奶奶”那样,她是完全建立在“以孩子发展为中心”的观念之上,凭借丰富的生活阅历(这正是她一生积累的最好体现),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心灵升华教育课。奶奶的想法、做法是无私的,整个教育过程也充满着奶奶对孩子们真挚而热烈的爱。她的成功秘诀也就不言而喻。
  第二,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把握、提炼和创造性的使用是实现精彩语文四十五分钟的关键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将不再是课程内容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创新者,是直接决定其使用价值具体体现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素材或者对使用教材进行组织加工,把抽象的内容浅显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难点、重点作相应的补充、解释,力争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达到对教材的真正内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选择和运用最佳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能针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诸多的现实条件,适当改造教材内容,包括自己创造性的运用各类“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保证课堂精彩所不可缺少的。
  《月迹》一文中奶奶对素材的选择、把握和运用无疑都是一流的。她选择的素材是自然的、具有生活味的“月亮”;她了解孩子们对月亮、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充分运用月亮这一事物的内涵,为孩子上了一堂“人性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近乎完美的教育课,使孩子们的心灵得以升华。我们不难看出其精彩是建立在孩子对“月亮”这一素材的喜欢之上。
  第三,创设“意境课堂”,让学生在诗意境界中放飞思维、超越自我。这无疑是语文课堂最具魅力之所在。
  《月迹》中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就是建立在一种和谐氛围之中。中秋之夜,孩子们盼望着月亮的出现,这个时候奶奶在为他们讲故事,“说一个,还要再说一个......”这就使祖孙两代心灵沟通、亲密无间,孩子们已经完全融入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之中。于是奶奶顺势引导,“月亮进来了”。从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体验“寻月”所带来的幸福感。
  第四,语文课堂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的精彩就在于千变万化,而我们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有效创意并予以引导创新。教师是在有所准备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仅此“准备”而已。如果课堂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并不是一种好现象。我们面对的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思维、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教师不应因为课堂难以驾御,就一味抹杀学生们的一些“奇思怪想”,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有效引导,让学生们积极动手、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善于创新。如此以来,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月迹》中奶奶面对孩子们因“独占月亮”而发生的争执,作了一个非凡的创意“每人到上一杯酒,每个人都拥有了月亮”。这样孩子们都满足了,再顺势引导,“月亮并没有走,你们快去找吧”。孩子们开始了新的探索,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有了“我”的质疑“月亮是什么”和弟弟、妹妹的精彩回答“月亮是我想要的”“月亮是个好”。
  第五,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善于抓住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启发引导是语文课堂体现人文性教学和个性化、人性化课堂氛围所不可或缺的。
  记得与学生共同学习语文课本新闻单元时,学生对中国包揽世乒赛项目的所有金牌激动不已,男孩子对“山东鲁能”战胜“日本横宾水手”争相谈论,这不能不说我们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心。然而在师生共同学习《中英香港政权在港隆重举行》一文中,学生却沉默不语,课堂气氛一时处于“死水”状态。本来一堂应该充满激情和自豪感的课,却变的如此出人意料。怎么会这样,我实在不甘心。于是我开始调动学生情绪,不失时机的把邓小平同志和撒且尔夫人在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上的一些细节讲给学生,尤其是提到小平同志为维护主权所用激烈措辞时,全班学生开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脸上开始洋溢着一种本应有的自豪感。至于下面的学习自然是远远超过我预期的目的。
  第六,语文课堂要给予“等待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统一体,这一本质特性决定了语文课堂将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和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最佳处。然而,当我们和学生共同学习研讨之时,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等待。等待心目中一流学生的精彩回答,等待的是老师最后的谜底。这也就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每当我们让某位学生回答问题时,他总会不自觉地看他的同桌或是周围的同学,眼睛里充满了迷惑和期待。那么对待这些“等待生”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特性,鼓励学生大胆说、自由讲、随意谈、任意写,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空间。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强化其性情。让喜欢调皮、搞恶作剧的学生把小聪明转移到课堂上起“活跃”作用;让沉默寡言不善言谈的学生在语文课上自由谈论,逐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超越自我。
  新时期教育改革来势汹涌,新课程、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语文教学要走在时代前列,需要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接受先进教育理念基础上,不断实践体验、反思、探索、创新,努力创造语文课堂最美丽的天空。

 

  • 【发布时间】2015/5/18 11:04:38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