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作者】 程 元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程 元

 

  【摘 要】 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放开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推理,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  
  【关键词】 高中化学;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

  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界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一般模式是“选取思维发散点—发散思维—凝聚思维”,即从同一信息源出发,向四周辐射,是一种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思维材料和知识的迁移。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致性。发散性思维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并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推理,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活动,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上合理分配布局,巧妙设计构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温故、联想、求同、存异、理解和发散,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吃透教材,巩固“双基”,创设问题情境
  教科书的知识是所有考察内容知识衍生的基础,因此要善于利用教材,巩固“双基”,求同存异。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催化剂,教材这样下定义:催化剂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我用如下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加快反应速率还是减慢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不变是指始终不变还是指反应过程中也可以改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总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如,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中隐含的深义。因此我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气体摩尔体积对固体和液体是否也适用?占有的体积是多大?物质的体积跟什么因素有关?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 L/mol那么其他状态下是多少?只有标况下才有气体摩尔体积吗?学生逐一思考,抽象的理论有了实质的再现。采用发散的思维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才能去糟存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系统记忆,形成知识网络是高中阶段必要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善于总结、归纳、联想,找出同类习题的解法,相似题型的累积可以发现知识点的变通与应对方法。例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以及水化物→存在、性质、用途”等为主线来学习。对于具体的某一种物质的学习,可以通过“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主线进行思考掌握。同时,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组建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找出规律,加强记忆。
  又如,对于有机物的学习,可以通过掌握官能团的性质来分类记忆。如掌握了乙烯的性质就可以掌握所有含C=C的物质的性质。通过醇、酚的性质比较,以及苯、甲苯的性质比较等,来理解连接不同的烃基对官能团的性质有什么影响。熟悉了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就可以把握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从而将知识连接成网络。如掌握“卤代烃→醇→醛→羧酸→酯”这一主线的变化来掌握有机物之间的衍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结成网,串成线,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三、“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
  知识的应用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关联,精选质量好的习题来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拓宽学生思路,克服思维的单向性和平面性,促进思维的迁移。比如实验室制Cl2时,提出以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反应中浓盐酸体现了什么性质?可否用浓盐酸与实验室制O2的残渣制取Cl2?如何得到纯净、干燥的Cl2?以H2,O2及Cl2的制备为例总结出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如何鉴别盐酸和氯水?“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培养可以拓宽学生思路,便于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和智力得到升华。
  心理学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不是在同一认识水平上转圈。“一题多解”的训练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使思维灵活、认知深刻。例如,鉴别Na2CO3,NaCl, NaBr,KI要求学生根据四种物质的特性设计不同方案。选出几种不同的鉴别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鉴别。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方案的设计,学生开阔了思维,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充分训练。
  四、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强化实验,拓展发散性思维的途径。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尤其是开放性实验探究,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开放式探究,在学生明确研究方向的前提下,允许他们自主选择探究思路、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过程就是一个“迷你型”的研究,一切都由学生做决定。进行开放式探究,需要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法”等多种发散思维的手段,才能确定一个比较优化的方案并达到目的。例如,在钠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先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响声,使提前加入酚酞的溶液变为红色等。启发学生思考反应本质。设问:钠可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学生实验验证发现得到的并非是铜,而是Cu(OH)2沉淀。新旧知识的尖锐矛盾摆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学生的发散思维也由此展开,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优化教学设计进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优化教学设计进程。要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民主平等,这样,教师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才会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目前的情况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但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少,这样学生往往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所以优化教学过程,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甚至有一些问题,教师可以不下结论,让学生充分思考,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和机会很多,如果经常训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5/6/24 11:29:22
  • 【点击频次】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