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 程国芸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贵州省兴义市郑屯镇中心小学 程国芸

.

 

  【摘 要】 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加强行为训练,达到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每当谈起现在学生们的种种表现,无论是我们每个老师还是家长都深感头疼。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一个老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对于我们从事小学基础教育的的老师更多的时候是在忙于思考如何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忽视了如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治标但治不了本,往往事倍而功半。
  作为我们老师,首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明确要求,加强训练
  1、明确要求。要培养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的非常重要。我在工作中,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每个学生熟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对照检查,逐步落实。如要求学生在集会集队时,一听到广播里的声音,就立即排队,而且还要做到“有序、安静、整齐、快速”地到达指定的地点。上学放学时要建立路队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路上打狂、追逐玩耍,注意交通安全。
  2.严格训练。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行。小学生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所以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反复训练、反复讲,直到好习惯得到有效巩固为止。
  二、营造尊重学生的环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尊重学生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要尊重学生就要客观地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兴趣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我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儿童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让儿童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该尊重别人”;教育儿童关心他人,使儿童逐渐认识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性。儿童对待他人的态度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也不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塑造每个学生。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不论待人接物处理问题,还是日常的言行举动都注意检点。
  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去,与学生打成一片。为接近学生,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从而了解他们的想法,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找到培养学生的切入点,然后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他们才会无拘无束地与我谈心,从思想深处接受我,我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三、榜样激励
  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要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要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形成制度、互相督促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安排学习委员定期检查各组同学的作业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同学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不工整的现象要及时与此同学交换意见。学习组长要随时督促该组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中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工整、是否认真,发现某同学作业中错误严重时,要及时给予辅导或寻求学习委员和老师的帮助。这样,同学之间相互督促,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使班上的学习委员和学习组长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充分的利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应当做一项长期又常规的工作来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5/6/24 12:01:41
  • 【点击频次】300